第八十三章是有点过分了的感觉[第5页/共9页]
晚唐时契丹迭剌部的首级耶律阿保机乘唐朝内哄同一各部,代替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便可汗位。他前后弹压了契丹贵族的兵变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非常强大[27]。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返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扶植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
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一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本家异种。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
辽太宗时,取燕云十六州后,其国土包含长城以南的泛博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糊口,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糊口。正如《辽史》中记录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觉得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在这类特别经济、政治、文明背景下,在契丹的办理体制上,逐步构成了一套县有光鲜游牧契丹民族奇特特性的四时捺钵轨制。契丹天子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28]?。
契丹国与五代十国并立
辽南京
916—937年[1]
1国号
为了统治本地汉族,辽太宗采纳“因俗而治”的统治体例,实施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捺钵轨制
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抵挡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东辽。1216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耶律厮不不久被部下所杀,众推耶律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超出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1220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仍然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983年—1065年[1]
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安定。1124年,天祚帝已经落空了辽朝的大部分地盘,他本身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眷大多数被杀或被俘,固然他还筹算光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但愿了。保大五年仲春二旬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用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期间),历经9位帝王[28]?。
辽朝天子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普通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此呈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28]?。
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摆布,而契丹部族全民皆兵,辽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丁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00人[34]?。因为保存着原始部族的陈迹,并处于由仆从制向封建制敏捷转化的汗青阶段,军事轨制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轨制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有本民族特性,又慢慢接管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