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有点过分了的感觉[第4页/共9页]
哈喇契丹[26](全称)
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因循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册封、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科技
也有持分歧定见者,以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24]。
捺钵,汉语译为“行营”、“行在”、“营盘”。辽朝虽前后以辽上京和辽中京作为都城,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都城,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的首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因为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特性,决定了天子的巡狩制。统统严峻政治题目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措置政务的行政中间。每年又“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天子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辨别于皇都的宫帐。因气候、天然前提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28]?。
辽国的体系大抵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按照《辽史·地理志》。
?一国两制
(1)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
而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调集残部,节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因为遭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都城虎思斡鲁朵[27]?。西辽曾一度扩大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在耶律大石身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28]?。
国号作为国度或王朝的标记,凡是具有定名的光鲜性与利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几次用“辽”、“契丹”为国号[1]。
?穆宗期间
?全盛期间
938—982年[1]
府
行政区划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道
契丹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