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烦恼即菩提[第1页/共5页]
听到这里,一旁的彖法师忍不住问道:“那就是说,还是必须先破烦恼、断烦恼、舍烦恼,才气够求证菩提。法师是此意吗?”
玄奘道:“所谓修惑断惑,那要看如何修,如何断。”
“而在《风雅广宝箧经》里,文殊菩萨也曾对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开示说:比方陶家,以一种泥,造各种器。一火所熟,或作油器苏器蜜器,或盛不净。然是泥性,无有不同;火然亦尔,无有不同,如是如是,大德须菩提!于一法性一如一实际,随其业行,器有不同。苏油器者,喻声闻缘觉;彼蜜器者,喻诸菩萨;不净器,喻小凡夫。”
“好啊,”太妃欢畅地说道,“恰好,我这老太婆也随喜再受一次戒。另有你们几个,也情愿一同受戒吗?”
说到这里,玄奘悄悄地看着面前这位与佛有缘的君王:“大王如果真能明白烦恼与菩提不二如一的事理,便能够更主动的勇气来面对人生,用更腐败的灵思来接受烦恼。真正体验到最净、真我、灵药、常住的无上菩提。”
想到这里,玄奘合掌道:“大王,玄奘觉得,只要大王崇拜佛法,天然会使民气向善,使杀戳越来越少。至于百姓饮食之事,还是顺其天然的好。”
“皈依师是皈依师,授戒师是授戒师,”公主振振有词地说道,“你们不是要从玄奘法师受菩萨戒了吗?我但是传闻,菩萨戒是大乘戒律,是要断肉的。”
太妃欢畅地说道:“到底是大唐法师,一出言便分歧凡响,也难怪在凉州,那些西域客商们听法师讲经,听得是如痴如醉呢。”
统法师的目光早已落在了玄奘身上:“这位,就是大唐来的玄奘法师吗?”
“不错,”玄奘缓缓说道,“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但这不是悲观疗治,而是将烦恼转化为菩提。因为,任何烦恼都会带来一次憬悟,一次开导,一点聪明。统统的烦恼都是聪明的根芽,统统的聪明都是烦恼结出的华果。如果我们过的是无烦恼的人生,那么也必定是无聪明的人生。”
“就冲这个,我们也该好好地扶养大师。”宇文王妃也说道。
“王儿来的恰好,”麹文泰对玄奘说道,“城西的宁戎寺乃是皇家道场,极具寂静气象,法师就在那边为两个皇儿授戒吧。”
“当然不是,”玄奘道,“随顺于烦恼天然不是菩提。只要心不染着,能转烦恼为聪明的才是菩提。”
“啊?!”两位王子当时就傻了眼。
玄奘道:“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豪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成菩提,愚学为存亡;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也就是说,烦恼只是像水一样的东西,有聪明的人因它而憬悟,无聪明的人因它而入存亡。就如同牛喝了水化为醍醐,而蛇喝了水则变成毒汁一样。”
玄奘合掌道:“多谢大王厚爱,玄奘安息得很好。”
麹文泰还是不信:“烦恼与菩提不二如一,那么似文泰这般烦恼多多之人,岂不是早就成佛了吗?”
“法师不必多礼,”统法师淡淡地说道,“刚才听法师所言,烦恼与菩提并无二致,那么学佛之人也就不必修惑断惑了。”
统法师面有怒容:“法师的意义是说,当我们碰到烦恼的时候,只需随顺于烦恼,就是菩提了?”
宁戎寺就在王宫边上,出宫门走未几远就到了。
麴文泰哈哈大笑,道:“大师真是威仪不凡哪!安息得可好吗?”
“当然是依佛所说,了然四谛之义,方可断惑。”统法师道。
“圣言量”凡是指的是贤人所说的话,也就是被人们公以为是真谛的,不需求证明的话。对于佛门弟子来讲,当然是指佛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