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上演一幕幕荒诞剧的阉人(转贴)[第3页/共3页]
明朝的寺人固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期间那些寺人的气势之凶,权势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寺人那样,把天子的立、废、生、死都操于本技艺中,但是,明朝的寺人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寺人史上也实属罕见。明朝自永乐朝起,寺人逐步失势,今后一向到明思宗缢死煤山,200多年来,寺人都活泼在明朝的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怪诞剧。
寺人八局是:兵仗局(掌造军火,包含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种兵器)、银作局(卖力打造金银器饰)、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独一不在皇宫中的寺人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大哥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当)、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针工局(卖力制作宫中衣服)、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利用缎匹绢帛之事)、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生果及种艺之事)。
伴跟着明朝灭亡,猖獗了200多年的明朝寺人个人也土崩崩溃。关于这个群体的下落,除死于战乱者以外,留在北都城内的寺人并未实现他们“繁华固在”的好梦:他们有的因“背主献城”反而遭到了农夫叛逆兵的斥责摈除,有的则在义兵将士追赃过程中被“拷死”。清军入关、农夫军兵败撤离北京前夕,多量寺人被逐出都城,残留都城的亡明寺人又一次遭到了没顶之灾。
明宣宗赐寺人银皿夸奖轨制。寺人因功绩或因遭到君主宠幸,除擢升官职外,其他夸奖体例另有赐金银、加禄米、赐免死诏、赐印记、赐敕旌励、赐祭赐祠、父母授(赠)官号、弟侄族人荫官授爵等。
其他十一监是:内官监(首要掌管采办天子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御马监(主管内府马政)、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尚衣监(掌管天子的冠冕、袍服、靴袜等)、都知监(开初卖力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厥后专门跟从天子,卖力导引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