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 盐政之弊[第1页/共3页]
苏敏听了并没有说甚么,看大师都吃完了,站起家说道:“这个饭吃的好,陆虎,赏老板娘五两银子。”老板娘迷瞪的接过陆虎递来的一锭银子,看着白灿灿沉甸甸的银子,她口里结结巴巴的说道:“爷们赏的太多了,给二百钱就够了,这我如何接受的起,要不我再给爷们做点甚么带走路上吃!”
解释完朝廷的盐政,康时勤奇特的问老板娘道:“济南一斤盐是七十钱,你们这里是产盐的州县,应当比别的处所便宜才对啊?”
陈盼儿猎奇心重,忙问道:“他们如何豪侈了,莫非比得过京里的王爷?”
白头灶户低草房 六月煎盐烈火旁
康时勤接口道:“盐商富甲一方不假,但钱却不都是装在盐商一小我的口袋里,盐商的捐输、分润,明里暗里都到了一些官员腰包里了。”
老板娘一边将炒好的一盘木耳炒鸡蛋放在桌上,一边用围裙擦动手说道:“不瞒爷们说,我们这里的盐价比济南府高出一倍都不止,低的时候是一百三十钱,高的时候是二百四十钱,过年的时候卖到了三百钱。不幸见的,山里人本来就穷,山上地气薄,庄稼的产量低,一亩山坡地种出的地瓜还不及一斤官盐钱,贫民们不得已就找机遇买点便宜的私盐,可这两年官府追的紧,卖私盐的少了很多,有的小户人家几个月都吃不到一点盐,身上没劲走路都是打飘的。”
姚秋山道:“要只是这些又怎谈得上‘奢糜’二字,徽商们有钱,每日里变着花腔玩,出银子在青楼女子当选美,厥后选美选腻了,开端选丑,大女人大热天在脸上涂酱油,在太阳底下暴晒,比谁更丑些。比有钱,在金箔上刻上本身的名字,大伙儿跑到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到长江里,看谁家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书中讲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是让人瞠目结舌罢了。”
老板娘张口说道:“我们这里是小处所比不上扬州,不过蒙阴县城的许老爷就是靠卖盐发了家,起的大房比县衙还高出一截,家里的地占了蒙阴的一半还要多,我几个兄弟妹子家里都是佃许老爷的田,到了交租的时候,人家家里的麦子堆的像小山一样。”
康时勤明白姚秋山的意义,放下粥碗,谨慎的回道:“小的跟店主跑了几趟买卖,对此还是略知一二。我朝自主国之初就对盐实施专卖轨制,本来实施的是纲盐法,这类体例由牢固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整为盐商把持,导致盐价不竭进步,老百姓用不起,盐商卖的少又只好再进步盐价,循环来去,竟成了一大弊政。道光十一年,前任两江总督陶澍,初创票盐法并请旨实施,任何人只要向朝廷买了盐引便能够运销食盐,盐价平抑了很多,老百姓吃到了便宜盐,朝廷的盐税也大幅度增加,每年有七百多万白银,占朝廷年收的八分之一。”
那八字胡还待叱骂,康时勤分开人群走上前两步拱手道:“各位差爷,我们实在是本分的盐商,从济南府来沂州贩盐的,有盐引为证。”说着从身上的褡裢里取出几张盖有转运使衙门关防的黄纸奉上前,有衙役接过送到八字胡的手中。八字胡略看了一眼,就把盐引揣到怀里,说道:“现在假盐引多的是,还是是把他们先绑归去,再渐渐验看盐引不迟,给我上,老端方抓到一个私盐估客,许老爷赏银二十两。”
陆虎诘问道:“谁会只买白肉不买调味酱油?”
苏敏问康时勤道:“按你说的,盐产地的盐价应当最多在四十钱高低才对嘛,如何蒙阴的盐价反而比数百里以外的济南还要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