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用语终极大全(小说中会出现)[第6页/共15页]
寺院的方丈,掌管寺院统统大小事件,监督大众,并为大众说法的主僧。古时,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四方之室为制,故称方丈室。厥后转指方丈的居室,今为禅林方丈或对师父的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末法:正法灭尽之意,指佛法衰颓的期间。即佛陀灭度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末法之世即称为季世。
具
含有行动、风俗、脾气、品德、虔诚等诸义。是六波罗蜜中的"戒行",乃佛陀所制定,令佛弟子受持,作为防过止恶之用。
禅林用语,又作禅机。机,指受教法所激而活动的心之感化,或指符合真谛的关头、机宜;锋,指活用禅机的灵敏状况。意义是说禅师或禅僧与别人对机或接化学人时,常以寄寓深切、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的言语来表示一己的境地或磨练对方。
驱乌沙弥:春秋在七岁至十三岁之间,已具有驱走晒谷场上乌鸟的才气。
在中国各地,因为气候、地理、产品的分歧,以是有好多的处所只要蒲团的称呼,而并不都是用蒲做起来的。比方: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团的情势,更有的只用板做生长的小矮凳;蒲团的情势虽没有了,但仍风俗相沿着蒲团的称呼。
庇护、保持正法的意义。传说佛陀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
一个修道者的风韵,在举止言谈中皆可透露无遗,走路时,要如风一样迅无声,不曲折,直走;坐下来时,要如钟一样安稳、寂静;站立的时候,要如松树般笔挺;睡觉时,睡姿要以吉利式的右胁而卧,像把弓。
礼拜与忏悔的略称,又作拜忏。即礼拜诸佛、菩萨,忏悔所造诸恶业。大略藉由礼佛、朗读经文,觉得忏悔之意。
合掌叩首表示恭敬。广义而言,礼拜工具并不限于佛菩萨。如塔、长老、和尚等,都能够礼拜表达恭敬之意。
指施主。即扶养佛、法、僧三宝的施主、施主。在佛门中,布施净财者为功德主,心作务或热情接引别人入佛门,使佛教兴旺展者,亦可称为功德主。比方合适左列前提者,佛光山功德主会得依法聘其为功德主:
僧众上斋堂用食之意。又僧众入斋堂进食,不贪不着,是为鞠问。
苦行
法堂
指新任命的方丈出院时,开法堂宣说**,这是寺院的首要行事。
在佛门中,学道者用饭时,要观想:
法衣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敬。穿戴法衣的好处有十:一者、菩提上;二者、处世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捐躯;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
铙,古来即广用于佛门中,有金铙、铜铙之别。铜铙,近似铜钹,惟形状较小,由二个钹构成,音亦清澄,故俗称为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