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青玉案1[第1页/共2页]
七娘一一记下,又正色点了点头,仿佛是从未有过的当真。
“这般急仓促的,又是去那边?”
“那回找赵大人拿的书还未曾看完……”
陈酿看罢,方问:
夜里见她院里另有灯火,便知是熬夜读书了。
“我早前去江宁府衙看了些卷宗,眼下才得空返来。虽迟了些,却也不算爽约吧?”
七娘闻声,隔着陈酿探出头去,只羞恼道:
这句“遗祸后代”,又显出她的调皮来。
七娘整了整发髻,说着便要起家。浣花禁止不及,忙跟了上去。
这几日赵明诚带着她看了很多金石古物,她倒也很有兴趣,连带着对古籍诗书也更上心。
浣花方劝道:
赵明诚早往青州去过手札,只将七娘之事说与李清照,要她快些来江宁,也好见上一见。
这日,陈酿正与赵明诚提及此事,忽有个皂吏急仓促地出去。
七娘含笑摇点头,只道:
“赵大人,陈先生,前日所查之事,已有端倪了。”
只是这回,她倒不像畴前普通懒怠。
陈酿看向她。方叮嘱道:
老梢公倒是随性笑笑:
“昨夜说的那篇学论,我已做好了,酿哥哥看过自知。”
浣花忙捂上嘴,这才去了。
七娘却不觉得意:
“怎的如许费事!”七娘故作不满,“畴前家中皆道我不消功,总有很多抱怨!现在我知勤奋了,你又不准人长进!”
她内心始终记取,那夜在状元楼,陈酿说的话。她不是谁的谢蓼,而是她本身。
“赵伯伯说,兵戈是一时的事,而做学问倒是万世之事。蓼蓼觉着很有事理。畴前酿哥哥也说过,斑斓文章,当立于六合,不随世事而迁,不随情面而改。”
七娘猛地收住脚步,几乎撞个满怀!
“昨夜不是才请过么?算来,小娘子还未曾复习。此时去请,若陈先生问起书来,可不是答不上来了么?”
浣花约莫十二三的年纪,生得清癯,颇染得些文气,畴前在青州时也服侍过李清照。
“此是德惠后代之事,你若要做,只记得九字。谨考据,勿诬捏,莫公允。”
“现在适逢国破,我一介弱质女流,自不能上阵杀敌。但是这书案之上,却可有我一席之地。那些治世文章,毫不能因着乱世流浪,而不得记录。我想,父亲也不肯我因着长日流落,而碌碌平生。”
且说江宁府这头,七娘已在赵府住了半月不足,也算临时安稳。
“这也是君子之道。”
一个自能立品,自能立思的谢蓼!
七娘转而一笑,拽着陈酿进屋。她小小的身子拖着陈酿,看上去非常风趣,浣花竟忍不住笑了一声。
陈酿点点头:
畴前,也没人教她说这些。想是一起行来,她切身所感,加上现在赵府的治学氛围,方才如此。
何况,常常去请,陈酿皆是与赵明诚谈事。她一个丫头,总不好回回打断!
“罢了!我本身去就是!”
行文虽有些狼藉,幸亏观点却非常新奇。
陈酿只负手看着她,蹙眉道:
“好!我今后便唤作‘杨再兴’!定不负王小郎君所赠之意!”
陈酿得空之时,也总来陪着。二人一同考据作注,一同校订,像极了畴前带她读书的日子。
若陈酿不在,七娘亦能兀自誊抄。夜里,只将拿不准的,不明白的,写于花笺之上,待陈酿来时,再一同考据。
七娘接着道:
他到底为当世大儒,七娘既在此处,免不得又规复了畴前日日读书的日子。
“谁说我未曾复习?方才用早餐时,我已对付过一回。过会子你去请时,我再默一遍,也就烂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