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求推荐票)[第2页/共4页]
史知县奇问:“上一任知县如何了,我看上一任的积欠也很多,他又是如何过岁考这一关的?”
周楠禁不住想翻白眼:“桑苗从下种到成树,到喂蚕吐丝如何也得三五年,到时候大老爷说不好已经高升了。”是的,这题目大可留给下一任知县。我身后哪怕大水滔天,你还是先顾着本身吧!
史知县点点头:“你持续说下去。”
“妙啊,此事大妙,县尊,无妨试上一试。”王师爷击节喝采:“周朝班头此议甚好,倒是个好对策。”
贰心中也是倒霉,这皇粮过税年年都需求解送都城,路上必定有不小的耗损。加上民工的承运本钱,这些都要打到本地衙门的头上开支。以是,每年都有不小的缺口,如此半年年积欠下来,就是一大笔天文数字。恰好这些题目还是他的前几任留下来的,人家任期一满甩袖子走人了,成果却让他来掏这个烂摊子,当这个替罪羊。
这个周楠倒有几分才调,倒不是只晓得赋诗做词的落魄墨客。
王师爷:“三年一次的年考对于官员的出息至为要紧,是以,除非处所官犯下了不成谅解的弊端,普通来讲下属都会给一个过得去的考评,乐得做个顺水情面。”
其他两人都微微点头,说也只能如许了。
很久,王师爷感喟一声:“县尊的运势也是太差,不如上一任知县啊!”
正愁闷着,内里的史知县又对几个师爷提及话来:“本官自三年前来安东出任亲民官,在任上栉风沐雨,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所思所想,不过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报效君父和朝廷。无法安东地处偏僻,物产不丰,百姓困苦,每年朝廷赋税都不能尽数交纳。本官为政刻薄,不肯催逼。无法朝廷三年外察之期已至,各位本日得为本官拿个章程出来,又好对下属有个交代。”
“甚么人,是你,你这混蛋东西,本官正在议事,你偷听甚么?”
听到他这番话,周楠心中嗤笑,还栉风沐雨,纯粹就是有为而治嘛!这个史知县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庸官,整天就晓得在衙门里高卧熟睡。现在好了,火烧到眉毛,只怕这官儿也干不成了。说安东地处偏僻物产不丰,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处所如果穷,全大明朝只怕除了苏杭就没敷裕处所了。
这个可骇的动机在心中一闪而逝,史知县怒喝道:“你这说的是甚么胡话,身为一方掌印官,如何能够盼望辖地百姓受灾?”
本来,明朝的官员任免有严格的轨制。不管你是靠中进士在六部观政三年下派到处所做七品知县,还是由举人选官,任期都只要三年。三年期满,朝廷会让下属对你停止考评,并送六部和内阁考核,考核合格,你还能够持续干上三年。三年后,再次考核。
周楠:“小的固然读过几年书,也行过万里路,不敢说有甚么高论,可有的事情还是明白些。是的,就现在看来,县里的亏空一时也填不了。再说,大老爷为官廉洁天然不肯横征暴敛加政。依小的看来,现在我们不管如何做都毫无用处,干脆别管。干脆想一想,如何一劳永逸地将往年的积欠一笔给扼杀了永除后患。”
史知县也是眼睛一亮,感觉这体例倒是可行。不过,他还是有顾虑:“这一关倒是畴昔了,可一但桑树成活,朝廷的赋税也逃不掉。在夏秋两税的根本上,又加一道桑丝,百姓的承担岂不更重,到时候本官又从甚么处所变出世丝来完税?”
别的这类考核又要分为京官的京察,和处所官的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