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1页/共2页]
“夜已半夜,武乡侯亲卫长寻吾何事?”徐晃心生猜疑,但人在屋檐下,如果无所要事,对方明显也不会主动寻上门来。
“喏。”
“徐晃拜见安东将军。”徐晃躬身一拜,却见刘奇直接拉了他的手臂,将他带入营帐,“公明呐,吾与你一见仍旧,此番半夜相邀,如果冲犯之处,可莫要见怪。”
夜已至半夜,营外的更夫方才走过。
“此乃兴义将军忠义矣,非是公明之功。”徐晃当即答道。
“况吾之所为,亦为汉室江山,亦为天下百姓百姓,今淮南袁术,此处挞伐,早有异心,冀州袁绍,与公孙瓒相互攻杀,早已是让北地民不聊生,兖州、徐州如何,信赖将军亦有所体味,奇愿拜将军为麾下周亚夫,与吾南征北战,复昔日世祖复兴之路,让吾大汉江山永固。”说着,刘奇站起家来,朝着徐晃长辑一礼,鞠躬哈腰,头手与空中平齐。
刘奇微微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将军无需如此,那杨奉虽对将军有汲引之恩,但却吾主君之仁义,然大汉天下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将军另有一身勇武,莫非当真甘心做那旗下数百人统帅?”
未几时,刘五迈步入内,他朝着徐晃恭敬一拜,“刘五拜见骑都尉。”
他踌躇半晌,取了外衫披在身上,“让他出去吧。”
“明日吾便向太仆明言,留将军于江东练习兵卒,镇守别宫,倘若他日陛下渡江北来,便由将军麾下虎卫营夜宿宫墙,镇守表里。”
刘奇心中必然,迎着徐晃竭诚的目光,缓缓开口:“太仆年老,将军尚敢率军百人渡江北来,途中跋山渡水,何止千里,如此忠勇,奇岂能不敬之。”
“吾家少将军夜里已经会晤车府丞韩义,接了天子诏令,进献两千精兵与三千石粮草。”
“公明,你乃兴义将军部将,听闻,陛下意欲东归之时,亦是你出言相劝兴义将军,方才让他转意转意,护送天子东归。”
徐晃面色一惊,“晃身负皇恩,岂能……”
“喏。”
徐晃连称不敢。
“然此番天子东归,身边兵卒未几,赋税更是近月便要告竭,太仆年老尚且情愿南下,吾只能率军庇护太仆安然至此。”
刘五笑道:“少将军有言,将军乃是忠勇之人,断不会背弃大汉皇室,当可直言无妨。”
如此,方能在月余有此良效。
“未曾,何事?”徐晃微微皱眉,当即传好了靴子,迈步走向帐门。
徐晃双眉微皱,当即堕入沉默。
两人一前一后,偷偷溜出了营门,未几时,便来到了中间的万人大营。
下一息,他猛地昂首,帐外呈现了一个黑影。
“吾在长安时,便听闻江东有一文武双全的少年将军,数月间,便连败诸路诸侯,安定江东四郡,乃大汉隽才,早已神交已久。”
“公明傍晚率军入营,见我这营中新军如何?”
徐晃心结解开,脸上也是暴露忧色,在他看来,杨奉非是明主,而汉室天子,亦是陵夷,东归洛阳,尚无任何诸侯访问,唯有面前的刘奇父子,情愿以臣之礼相待,且不管真假,起码,刘奇和他的忠心,在某一刻,是不异的。
“如此,那便有劳刘校尉头前带路吧。”
“天然是有要事,来来来,先干了这一碗,再说不迟。”刘奇当即举起手中的酒碗大笑。
刘奇微微一笑,“那此番,公明护送天子使臣北来江东,但是本身请命?”
徐晃面色微惊,随后又下认识道:“此事,为何奉告于某?”
徐晃面色一阵庞大,有些安慰,又不知该从何提及。
“善,还请将军与吾同饮。”刘奇大喜过望,回身拿起酒碗,再次敬了徐晃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