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邮传部[第2页/共2页]
“臣有话要讲!”开口的是范永定,“鞠大人所言,只是急递铺的铺兵,那是专门通报军情和政令,与民事无关。鞠大人用心用急递铺代替全部驿传,怕是别有用心。”
数年后,苏格兰工程师进一步完美,把路面铺两层,上面铺一层十厘米厚的碎石,上面铺二点五厘米的碎石,再在路两面两侧发掘沟槽,及时排水。
“是。”范永定这才住了口。
不过,鞠思让的话里,有较着的缝隙。
“常言道: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杨承业把驿站鼎新提上日程,是因为他统治地区的面积有点大。
别的,养马也很花赋税。有的地区,比如云贵川,骑马不如步行来的快,还养不起。
杨承业侃侃而谈,“我们能够设定日期,把每个月的某几日专门用来运送函件杂物,到了驿站贴公告,让百姓认领,或是走递夫代为送到。”
这个期间有明白的上劣品级和尊卑,衣食住行也有规定,不然就是对上不敬。
众臣面面相觑,都有一种被戳穿心机的心虚。
并且通报信息的手腕,也因地区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
另有口头臣服,至今不见首级来上京的鄂尔多斯各部。
东西直线间隔都有五百六十里,南北直线间隔二百四十多里。
历朝历代对驿站极其正视,都是因为中原王朝边境泛博,处所差别也大,来往不便利。
“至于馆驿的开消,如许办!一部分由朝廷奏销,另一部分由县衙运转,至于运转的用度嘛。专门齐截片馆田,县衙召耕户租种,每年所得划入驿传。”
驿传轨制本就是一套庞大的体系,世人听着,殿下已经较着把民事无形的带了出来。
“范大人的话,我如何听不懂呢。”鞠思让面色微变,面上还保持平静。
众臣悄悄点头,如果真能办到,这对于他们来讲,实在也是一件功德,谁不想得到家书一封。
殿下的意义也很清楚,把军国大事和民事分开,由专门的机构和划拨专门的地盘,来处理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