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美慈善观比较(1)[第1页/共4页]
李银:我感觉有一部分香港企业家能够会回应,比如说李嘉诚。
郎咸平:对,减轻国度承担。我们固然不捐款,但是到最后你发明这个体系还挺好,帮国度省了很多钱,对不对?
郎咸平:但是,如果用英文翻译的话,你看原文如何讲的?慈悲的意义是对人类的酷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尽力。通过布施、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腕来达到对人类的酷爱或增加人类的福利。而我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个解释是把别人的手腕当作目标了,慈悲的目标是对人类的酷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福利,我们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
郎咸平:对,不过我想透过这个机遇和各位朋友谈一个新观点,就是说美国为甚么全民慈悲,并且是有钱出钱、有力着力?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非常奇特的事情。浅显老百姓慈悲捐款、做义工比例非常高。75%的美国老百姓都捐款,30%是直接从人为内里扣掉的。并且,美国的义工数量达到总人丁的57%,你总不能说这57%都是有钱人吧,并且均匀每周事情4个小时,折算下来,他们所缔造的代价和每年的慈悲捐款一样多,这太可骇了。他们的动力那里来的呢?据我们判定,是基督教精力。当然,我们谈基督教,只是就事论事,我只是非常中登时、实事求是地谈谈。我们以为这是美国宗教所鞭策的一种力量。我举个例子,美国90%的人自称信赖上帝,美国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之类的词,对不对?总统就任的时候,要按着《圣经》发誓。乃至大师到法院去做证人的时候,也要先向《圣经》发誓。统统总统的演说的末端都是“God Bless America”,就是“上帝保佑美国”的意义,而美圆上面也印着“in God we trust”,就是“我们信赖上帝”。国会两个院――众议院、参议院的集会都是以牧师的祷告开端的。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以是,我们发明美国基督教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我感觉非常成心机的是甚么呢?我们实事求是谈题目,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常常说的,中国企业家有原罪。
郎咸平:美国企业家也好,政治家也好,比方说我们谈过的戈尔,他离任以后也搞了一个基金会,是搞环保的,还拍了个环保的记载片。但是,我们是把这个所谓的慈悲简朴地解释成救难救灾了,比如说汶川大地动。
王牧笛:并且,他们来了能不能找到这些中国的富豪都是个题目,因为很多都是隐身的。
王牧笛:要在有限的时候内尽能够多地传承下去。
李银:我这儿倒有一个别例,让胡润出马,他的富豪榜一出来,按公布的富豪榜挨个找便能够了。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按照那年公布的榜单去采访,真找到很多人,还是挺有效的。
李银:我感觉这也是有汗青身分的。你看日本,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明、社团文明。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度。但中国人如果出了甚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类小单位的认识实在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干系的。
郎咸平:但他捐的这个范围远远不能跟这些人比,这些人捐的都是他们财产的99%。这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不成设想的事。
王牧笛:有点项目制的感受。
郎咸平:我们搞的是项目融资这个观点,可美国不是的。我念个数据给你听,2008年美国慈悲捐款额高达3076.5亿美圆,占美国海内出产总值的2.2%,并且,此中75%来自小我的捐款。中国呢?慈悲捐款占海内出产总值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五。以是你能够看出来这个不同非常大,美国事全民慈悲,我们只是少数。并且,我感觉我们对全部慈悲的了解是完整弊端的。我举个例子,我们看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慈悲的定义:从怜悯、怜悯或宗教信奉解缆,对贫弱者以款项或物品互助,或者供应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奇迹……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科学,其目标是为了做功德求恶报;慈悲者凡是把慈悲奇迹看作是一种恩赐……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临时的、悲观的布施……它的社会结果存有争议。我不敢信赖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