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畅谈理想[第2页/共4页]
刘墉又道:“那些细作做这些都只能偷偷摸摸行事,行迹诡异、举止蹊跷,本来极易发明。只是这些民气机周到,为人警悟,一见有衙役、官差或是可疑之人立马便变得规端方矩、一如凡人,让人难以辩白。”
刘墉点头又道:“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荆州多年来政治腐败,民气安宁,糊口充足,刘景升耽于吃苦,垂垂变得畏首畏尾,狐疑重重。当时袁、曹对峙于官渡,刘景升坐拥十万之众,却只知安坐张望,自发得两家都不获咎,岂料成果倒是两家都痛恨于他。处置中郎韩嵩就谏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如果想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趁天下大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挑选一能把持天下之人而相从。韩嵩又道,曹公位居丞相之位,威德并立,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终究必能灭袁绍而一统河北。若北方安宁,曹公又定会挥师南征,到时恐将军难以抵抗,不如早做筹算,举州投效曹公。曹公在危急当中得将军倾囊互助,必戴德图报,善待将军,可保长纳福祚,子孙晏然。别驾刘先、谋臣蒯越深觉得然,也以此相劝。只是刘荆州虽遣韩嵩往见,却猜疑不决,错失良机。”
陈登点点头道:“曹公现在远征柳城,期年难返,此崇如取荆州安身之良机也。陈登愿与崇如击掌为誓,若你两年内取下荆州,我便辞去广陵太守之职,前去荆州助你。”
“此一时,彼一时也。”陈登感慨了一声,也道,“前次曹公远征并州,崇如施妙策救援圣上脱困,若刘景升奉迎陛下,一面诏告天下诸侯保驾,一面勤修战备、枕戈待旦,何尝不能与曹公对抗。只可惜刘景升目光短视,自作聪明,觉得曹公定会信守承诺,遵行盟誓,可守土自保,闭门而不纳,如此千载难逢之机竟弃之不消,真是‘自作孽,不成活’啊。为兄真想看看,等曹公擒下袁氏兄弟,南征荆州,刘景升是何神采?”
“元龙兄是聪明一世,胡涂一时啊。江东细作到你这儿是为甚么?是来玩的么?不是,是来刺探军情的。因此不管他从长江的哪个渡口来,也不管他从哪个城门进,你只需将几个紧急的处所看紧了就行了啊。”
陈登又提示道:“崇如觉得刘表真乃无用之人?”
“这内里一部分是现在雒原就在实施的,还算有些结果,一部分则是小弟打算推行的,我一并说来请元龙兄再考虑完美一下。首要有如许四个方面的内容。”刘墉自谦了一阵,呷了口茶,又详细解释道,“第一是政治方面的:推行开科取士,选贤举能之措。人不分种族,非论出身,只要有才,皆可入仕为官;鼎新吏治,完美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做到可升可降,有奖有惩,化解调和官民之间的冲突;第二是经济方面的:实施轻徭薄税、嘉奖搀扶等安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莳植业和畜牧业生长,同时大力生长手产业和贸易,堆集财产;第三是社会方面的:创办黉舍、病院、公园、水厂、车站、船埠、邮局、银行等根本设施,完美任务教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轨制;最后一个是军事方面的:强化平时练习和实战摹拟,夸大单兵作战和协同作战并重,创新战术战法,研制新式兵器,同时加强民兵练习,做到全民皆兵,全民可战。”
陈登一拍脑袋,大呼道:“我真是胡涂,这么简朴的事理都没想明白。”
“当时不是遵循孔明之策来打算的嘛。”刘墉挠挠头,难堪一笑,又道,“不但要荆州、益州同时出兵,更要有一不成或缺之前提,就是天下有变。小弟就想,我又不晓得甚么时候天下会有变,不过机遇老是留给有筹办的人,以是小弟想尽早筹划、用心生长总不会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