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的三国我当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富民四策[第2页/共3页]

刘墉浅笑道:“虞县长、董大哥不必烦心,刘墉现有四策,说与县长,请你考虑。”

“练习倒没题目,并且结果极好。只是现在练习没人偷懒,练很多则吃很多,我算了一下,每日开悲观大,如此用度,怕最多能保持一个半月吧,并且还需打紧开支。再一件事,迩来避祸至本县的流民越积越多,这里不但有吃有穿,并且还能吃饱,乃至另有肉食,是以每日想来当兵的人都聚了好多,赶都赶不走。”董袭担忧道,“我瞧刘兄弟却无焦炙之色,莫非已有良策?”

“董大哥所言极是。”刘墉胸有成竹,微微一笑道,“是以,我们必必要……开荒!”

“在屯田的根本上建立民团。平时出产,农闲时停止军训。我看现有的军丁中有部分人并不想分开,而流民中有部分壮丁又想参军参军。我看是否能够如许,情愿留下来的就留下来,情愿参军的就参军,同时县里发文鼓励军丁和流民中的妇女自在婚配,或随军或本地安居都可。本地定居的,每户授田十亩,税赋三年内减三成计征。对弄虚作假或结婚后不奉侍对方白叟、小孩的,从重惩罚。如此一来,流民便安宁了,而军丁们也成了家,一举两得。县长请想,不管是本来的山贼还是避祸来的流民,如果他们都有地有家,还会去犯事吗?我想,如果有内奸入侵,这些人恐怕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保卫故里的了。”

“可富义并无闲田。如何能让他们去劳作?”董袭一阵疑问。汉末的战事几次形成现在南北的两个极度,北方是地广人稀,南面则是人多地少。

还未等刘墉答话,虞翻笑道:“刘公子的屯田制虽好,但非得三五年后才见效果。别的,北方虽战事频繁,但不管哪方得胜,均会挥师转向庐江、荆州等地。富义阵势平坦,易攻难守且只要一城,如何守得住?再者,你等皆是当世才俊,怎能不干出一番作为,何必居于一隅呢?”

“刘公子这个别例好。富义的富户很多,若能少缴两成,定会主动提早上交,如此一来,银钱不会有太大的题目。”虞翻也笑道。

“另有。”刘墉又道,“除开荒屯田外,还需大兴水利,主如果疏浚河道、开渠、打井,确保旱涝保收。而开挖出来的石块、淤泥等则可用来筑城,将县城面积慢慢扩大,以采取更多的职员,并加宽加高加固城墙,进步抵抗才气。”

“刘公子快请说来。”虞翻心急如焚,仓猝问道。

军士们每日练习耗损极大,小小的富义自是接受不起。幸亏此处离刘表治下的荆州不远。而刘表此人固然目光极差,生长经济却很有一套,再加上持长阔别烽火,其下的各州府都比较富庶,几近统统的东西都能够买到。可眼下最要紧的并不是买不到,而是缺钱。

虞翻、董袭二人对望一眼,倒吸一口气,心中暗道,我们都思虑了几日了一点体例都没有,你一张口就说有体例,并且还是四个,你到底是甚么人,莫非真是神仙不成?

董袭心中迷惑,心道县衙本不敷裕,更兼还要布施灾黎,怕也是故意有力,却见刘墉信心百倍,便不再问。因刘墉不会骑马,屁股上的伤又是刚好,董袭便架了一辆车载着他向县衙奔去。

刘墉还曾想直接采取雍正期间实施的“摊丁入亩”政策,也就是按田亩的多少来计税,田多的多纳,田少的少纳,无田的不纳。不过考虑到来自富户的阻力太大,本身又没这个气力来推行,只好先缓一缓,实施并不算激进的户调制。

本来,此时赋税是以口赋、算赋等为主的人头税,并且普通按收成的三非常之一计税。这类分派之法固然简朴易行,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慢慢透暴露很多题目,比如这类体例没有考虑地盘收成的题目,如果碰到收成好的年份,当局遵循比例的支出就会高点,但是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支出就会低很多,当局的支出很不稳定,这对当局来讲是非常倒霉的。户调制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分派体例,就是打消牢固的比例,当局把地盘租给屯田客耕作,而屯田客则按定额交纳必然的收成作为税收。这个办法的好处就是,不管地盘的收成如何,交纳当局的定额是稳定的,如许就包管了支出的稳定性。而屯田客呢,如果这年他的收成好,他本身获得的也会很多,能够大大进步种田的主动性。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