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招降张绣[第2页/共3页]
贾诩赞道:“公子伶牙俐齿,言辞凿凿,贾某佩服。不瞒崇如,吾也早有此意,竟与你不谋而合。贾某正忧如何向将军提及此事,岂料明公竟派崇如前来,恰逢当时。崇如请先到馆驿安息,明早与我同见将军。”
次日一早,贾诩便引着刘墉来拜见张绣,没想到张绣屋中早已经有一个客人。张绣一见贾诩来了,忙道:“文和,你来得恰好,正要去请你呢。我给你引见一下,这位是袁绍的使者。”
“奉孝此言甚合孤意,明日我奏请圣上,表刘墉为参谋将军,持秘闻亲笔手札,前去襄城招降张绣。”
贾诩也不说话,对刘墉道:“崇如有何观点。”
刘墉心中暗赞,果然名符实在,一语中的。与聪明人交换就是轻易,刘墉便不再客气,直接答道:“刘墉奉丞相之命来请张绣将军到许都与曹丞相共商国事。先生是张将军最为信赖之人,还请先生在将军面前陈述利弊,成全此事。”
曹操老脸一红,当初张绣本已归降本身,倒是我精虫上脑,兼并了人家的婶子,如此热诚,生生地又逼反了他,真是可惜啊。
张绣赞道:“没想到崇如如此幼年。”说着,将手上的一封信递给贾诩,“先生请看,这是袁公的亲笔信。劝我和他合兵一处,共抗曹操。”
贾诩把袁绍这封信看了一遍,往桌上一放,再抬眼看着袁绍的使臣,问道:“这但是袁公的至心吗?”
“崇如有何高见?”曹操心中一喜。刘墉硬着头皮答道:“鄙人有一策,请丞相决计。”
那使者忿忿道:“先生,公路派人到袁公处求援,我家主公并未推委,当即回书请他速带兵将赴河北,怎能说容不下呢?”
“刘墉愿往。”
“以张绣之力不能,不过与刘景升联手或可一搏。”
两边见礼结束,贾诩直接问道:“曹丞相派刘将军到襄城何事,但是为招降我主么?”
“刘墉觉得,天下虽大,张将军却只能依存于明公,来由有三……”刘墉侃侃而谈。
“好。”曹操甚是欢畅。“襄阳刘表、江东孙策处何人前去?”
曹操哈哈大笑道:“成大事者,不拘末节。刘表、孙策与孤本无仇怨。或可功成。不过张绣与秘闻有深仇大恨,即便曹某不作计算,他又如何能等闲干休?崇如有何良策能压服此人归降?”
贾诩手捋髯毛,点了点头,笑道:“张将军威名远扬,若要驰驱他处,天下扫榻迎候者不成胜数,为何要归顺曹公。刘将军可有言辞说动贾某。”
张绣听了沉默不语,他实在也明白前次能大破曹操,一是得力于贾诩运营恰当,出其不料;二是曹操有后顾之忧,不敢尽力出动,只是幸运得胜罢了。并且刘表胸无弘愿,只要曹操不挑衅,他就决不会主动出兵。
曹操甚为不悦,愠怒道:“那当如何,孤在此坐等袁绍来攻不成?”
张绣有些惊奇,细心打量了刘墉一番,“莫非便是前日突袭河内的刘墉刘崇如?”
“张将军不会真的以为前次大胜是曹公不堪一击吗?何况刘表只知守土自保,一定与将军同心。”
“刘墉觉得,将军孤悬在外,城池不过两三座,能挡曹公否?”
“崇如快快道来。”
贾诩呵呵一笑,道:“真是巧啊。要么都不来,要么都来。”指着刘墉道:“这是曹公的使者,参谋将军刘墉刘崇如。”
曹操深爱其才,设专座与郭嘉等亲信谋士划一视之。曹操先道:“袁绍势大,本来便在孤之上,现在又新灭公孙瓒,一统河北,势不成当。若假以光阴,其民气安宁,兵精粮足,孤更是难敌。秘闻欲趁袁绍兵正怠倦,将自对劲之机,千里奔袭,出其不料,一军功成,诸公觉得此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