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招降张绣[第1页/共3页]
贾诩微微一笑道:“张将军与曹私有切肤之恨,如何等闲化解?刘将军无妨以言语说之,如能说得动贾某,我便能劝得了张将军。”
刘墉起首反对,拱手答道:“丞相,此时若突袭袁绍或有一时之功,但是许都东有孙策,南有袁术、刘表,西有张绣,皆虎视眈眈。丞相倾举国之兵,远袭邺城,许都必定空虚。如有人趁机偷袭,许都危矣。”
郭嘉道:“刘表、孙策均兵马充盈,不成小觑。丞相,不若先招降张绣,这两人必有所忌,丞相顺势派人前去,必能一举胜利。”
张绣赞道:“没想到崇如如此幼年。”说着,将手上的一封信递给贾诩,“先生请看,这是袁公的亲笔信。劝我和他合兵一处,共抗曹操。”
“袁绍与袁术夙来反面,数次兵戎相见,以命相搏,此次为何俄然承诺收留袁术呢?实在不为别的,只为他手中那块传国玉玺。为共击曹公,袁绍或许会临时与张将军联手,但是一旦曹公兵败,袁绍又岂会再容下张将军?”
刘墉只得暗自感喟,悻悻分开。
贾诩也不说话,对刘墉道:“崇如有何观点。”
那使者还待要说,贾诩把那封信抄起来,扯成几段,“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刘墉心道,本来此事是由贾诩的同亲刘晔前去劝降的,可现在此人远在庐江刘勋处效命,还未投奔曹操,本身出这主张早了些,看来只能是本身去了。
程昱道:“崇如献得此计,必有说辞。可令其前去。”
刘墉一呆,想要再细心瞧瞧,不料那女子已扭过甚去,并且隔着一道院墙,花木掩映,看得并不逼真。如何这个女子如此像貂蝉?刘墉心中迷惑。回许都后,他就想问问曹操吕布妻妾是如何措置的,可一向没机遇,也没胆量开口。
刘墉拱手道:“古语云,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末节。张将军虽有曹公夺婶热诚之恨,明公却有丧子失侄之痛,亲信爱将典韦也因此丧命,孰轻孰重,世人自有公论。然丞相胸怀广漠,可纳百川,求才若渴之心,天下皆知,岂会因小失大,以私废公?曹公愿与张将军化兵戈为财宝,与将军同殿为臣,结为手足之情,兄弟之义。”
张绣还没反应过来,部下人就把这位使者给赶了出去。
“将军,看来你还不知曹公为人。成大事者,不拘末节;谋大局者,不计一城之得失,明公海纳百川,愿与将军化敌为友,结为手足。这是曹公给你的亲笔手札。如果将军还不放心,我们无妨再听听崇如阐发如何?”
“如丞相不计前嫌,可派人招宛城张绣来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可封官赐爵,令其按兵不动,丞相再无后患,如此一来,丞相所虑只要河北袁绍罢了。”
张绣有些惊奇,细心打量了刘墉一番,“莫非便是前日突袭河内的刘墉刘崇如?”
刘墉心中暗赞,到底是大政治家。拿得起放得下,便道:“张绣孤悬在外,早想归依丞相,只怕丞相不准。若丞相诚恳相邀,陈述短长。其必至心归降,不复背叛。”
荀攸赞道:“祟如所言,句句在理。丞呼应采取之。”
这位使者深知贾诩聪明多智,张绣对他言听计从,说动了贾诩便是说动了张绣,便站起家来,拱手道:“文和先生,张将军勇冠天下,袁公兵强马壮,倘若我们两家签立盟约,合兵一处,两面夹攻,破曹操取许都如探囊取物,到时我家袁公便和将军平分天下,共享繁华。还望贾先生大力互助,成全其美。”
曹操老脸一红,当初张绣本已归降本身,倒是我精虫上脑,兼并了人家的婶子,如此热诚,生生地又逼反了他,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