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不是奸臣》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56章 最后一战[第2页/共3页]

南下后的李焕重新获得了统兵大权,而后剿匪是假扩大分力是真,对于李焕的阳奉阴违,崇祯天子已经无能为力,反而只能不竭的给李焕加官进爵,以求李焕不扯旗造反。

靠着吹牛逼上位的熊文灿一到任完整颠覆了卢象升的剿匪计谋线路,由之前的斩尽扑灭改成剿抚并用,如果是真的剿抚并用倒也无话可说,可熊文灿是借着剿抚并用的由头捞银子。

最后江淮局势眼看没法清算,崇祯天子只能让李焕挂帅清算残局,李焕和洪承畴一起共同,在函谷关大破闯军,李自成被杀的只剩下十几人,最后逃入商洛山中。

多尔衮占据北京正式立福临为顺治帝,李自成从北京退回陕西西安,张献忠攻占四川称帝,李焕则在南京建立南明。并立崇祯天子第二子为帝,天下堕入四分五裂的地步。

跟着高迎祥的就逮,全部闯军情势急转直下,特别是滁州一战,闯军折损严峻,又没有了高迎祥这个带头大哥镇场子,各个头子谁都感觉本身有资格去争一争闯军大头领这个位置。

崇祯十三年冬,皇太极带领满清八旗围攻锦州,誓要打通关宁锦防地,锦州被困以后,朝廷派洪承畴挂帅,统兵二十万前去救济,洪承畴解缆前特地请崇祯天子下旨,要求李焕随他一同出征,担负粮草转运使。

崇祯十三年,东北的满清再一次杀入北都城,听到京师报警,卢象升当即带兵驰援,可没想到的是,紫禁城内的崇祯天子和首辅杨嗣昌却想着媾和,因为遭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架空,卢象升仅仅带着五千人迎敌,最后寡不敌战死疆场。

不过是狼毕竟要吃肉,崇祯十一年,过了几天安稳日子规复了些许气力的张献忠等人脱去官服,重新扯旗造反,当然造反之前还不忘将他给熊文灿送礼的细节公之于众。

此时大明朝的财务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关头时候,洪承畴没比及敌手皇太极粮草耗尽,反而是他本身的补给先崩了。

跟着多铎阵亡,满清有力南征,李焕因为南明内部东林党人的管束也有力北伐,至于西北的李自成和四川的张献忠,二人更是只想在本身的老巢内当个安乐王爷,天下也进入到一种奥妙的均衡当中。

建奴已经不是第一次攻入北都城,崇祯天子也不是第一次当瓮中之鳖,以是还是老端方,调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此时手握重兵的卢象升天然就在被调集的名单当中。

高迎祥就逮后被当即押送进京,紫禁城内的崇祯天子听闻闯王高迎祥就逮,顿时龙颜大悦,为了一吐胸中的恶气,更加了告慰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崇祯天子点头将高迎祥在太庙前千刀万剐,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必须去观刑。

面对卢象升的要求,崇祯天子当即汲引李焕为正一品的平贼将军,但对于江南剿匪事件,崇祯天子则委派了熊文灿代替卢象升的六省总理,返回南边后的李焕只能在熊文灿麾下效力。

此时,进京勤王的李焕听到卢象升被杀的动静后,不顾兵部号令,直接带兵在长城脚下截住满清雄师,最后将殛毙卢象升的满清大将活捉,直接在卢象升坟前斩首以祭奠老帅。

占据北都城后,满清自以为天下正统,起首要断根的就是南明,为了一统天下,多尔衮派多铎统兵三十万南征,李焕亲身带兵在徐州迎敌,最后阵斩了对方大将多铎。

如此一来,熊文灿成了最大的悲剧,不但丢官罢免,还被锦衣卫锁拿进京,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了局。

外有卢象升这个劲敌,再加上内哄严峻,闯军被卢象升开端一一剪除,十三家闯军头领也就只剩下张献忠,罗汝才等寥寥数人罢了,当然另有一人异军崛起,那就是闯王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此人接太高迎祥的闯王名号,持续与卢象升周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