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最后一战[第1页/共3页]
面对卢象升的要求,崇祯天子当即汲引李焕为正一品的平贼将军,但对于江南剿匪事件,崇祯天子则委派了熊文灿代替卢象升的六省总理,返回南边后的李焕只能在熊文灿麾下效力。
跟着高迎祥的就逮,全部闯军情势急转直下,特别是滁州一战,闯军折损严峻,又没有了高迎祥这个带头大哥镇场子,各个头子谁都感觉本身有资格去争一争闯军大头领这个位置。
不过是狼毕竟要吃肉,崇祯十一年,过了几天安稳日子规复了些许气力的张献忠等人脱去官服,重新扯旗造反,当然造反之前还不忘将他给熊文灿送礼的细节公之于众。
崇祯十三年,东北的满清再一次杀入北都城,听到京师报警,卢象升当即带兵驰援,可没想到的是,紫禁城内的崇祯天子和首辅杨嗣昌却想着媾和,因为遭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架空,卢象升仅仅带着五千人迎敌,最后寡不敌战死疆场。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先破西安然后包抄北都城,再一次成为瓮中之鳖的崇祯天子只能给李焕命令,让李焕速速带兵进京勤王,接到号令的李焕确切带兵北上,但是借口军费不敷一向未曾进京。
十年生聚,南明的鼎新胜利以后,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权势都已经超越北方的清朝,李焕开端运营北伐,雄师分三路,一起出汉中由李定国带领包抄陕西山西等地,一起出徐州由仆人公统领直捣北京,另一起由海路解缆,由郑胜利带领堵截清朝退往关外的门路,要将清朝权势围歼在山海关以内。
作为方才升任江北总兵的李焕天然不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当即调兵与卢象升一同北上,李焕和卢象升一起共同在宣府大破建奴,为了本身能睡个安稳觉,也为了稳住北方边关的情势,崇祯天子不肯意再让卢象升返回南边,而是命卢象升担负宣大总督,卖力清算宣大防地。
李焕在江南开端主导朝政,推行鼎新,实施官绅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的各项事件,并通过与郑胜利的结合主导海上贸易,自此南明的权势大涨,逐步兼并张献忠余部与李自成余部,构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迟迟等不到救兵的崇祯天子在绝望中吊颈他杀,比及崇祯天子一死,李焕反而领兵北上,并让本身的奥妙军队将崇祯天子的二儿子带出了北都城。
二十万雄师已经快把紫禁城内的崇祯天子给逼疯了,只能一遍遍的催洪承畴从持久战,最后在圣旨和粮草的逼迫下,洪承畴于崇祯十五年冒险与皇太极在松山决斗,很可惜此次洪承畴赌输了,洪承畴本人被活捉,而后叛国投敌。
卢象升和李焕一同进京,可没想到最后只要李焕一人返回南边,二人别离时,卢象升向崇祯天子保举李焕,由李焕返回南边后持续卖力剿灭闯贼。
领着二十万雄师返回都城的李焕被崇祯天子重赏,崇祯天子本想持续将李焕留在北都城内,可在李焕的授意下,李自成和张献忠又开端在江南坐大,无法之下的崇祯天子只能派李焕南下弹压闯军。
早已见惯了宦海暗中的李焕此时也明白过来,如果没有了闯贼,那他这个平贼将军天然也毫无用处,以是养寇为重才是正道,对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李焕天然也没有赶尽扑灭。
跟着卢象升的步步紧逼,再加上西北的洪承畴出关共同,仅剩的几路贼军被逼入绝境,眼看就要斩草除根之时,都城出事了。
此时大明朝的财务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关头时候,洪承畴没比及敌手皇太极粮草耗尽,反而是他本身的补给先崩了。
崇祯九年玄月,东北的建奴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娘子关攻入北都城,北都城再一次堕入建奴的包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