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赤山镇[第2页/共3页]
李璟出了门,韩氏还在倚门望着他的背影直至远去以后,才回了院中。
看着他那谨慎的模样,李璟心中庞大,固然前次他们出事,只能是怪那些盐丁和运气不公。但较着的,小石头一家倒是把这事当作了他们的错,记在心中,总感觉亏欠了李家。十来斤鱼或许算不得甚么,但倒是很浑厚的情意。他不再说甚么,对小石头笑笑挑起担子。
刚开端他还没重视,并不觉得是喊本身。可那人喊了几句见他没回应,直接跑到他前面挡住了路,他昂首才发明本来是个熟人。
再次进城门,此次并没有免费,扼守的军卒倒是多了几人,每一个入城的虽不消搜身,却被高低打量。如果是陌生面孔,便会被拉到一边查问几句。不过赤山镇也算承常日久,有重兵扼守,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山贼马匪海贼敢来打主张,统统也就成了过场面活。
(友情提示:浏览之前,请先登岸。)
又等了一会,镇里终究响起鼓声,东瓮城门也吱吱的翻开。跟着吊桥放下,百姓们开端列队进城。
“秀才哥,这袋高粱是捎家里的粮食,这两串鱼给俺家和哥家各一串,都是我在护城河里打的,哥拿归去吃。”小石头拘束道。
李璟回过甚,恰好与那人四目相对。
入了城,顺着东门便是东西门之间的干道大街,西城便是专门划拔的市场。不过本市都是店铺商市,多是搞批发等大宗及贵重物品买卖。普通的四周百姓进城买卖东西,却多数就是沿着这东西干道大街摆摊买卖。在这街上卖东西,不需昂扬的店租,只需付点摊位钱就行了,摊位也多不牢固,谁来的早谁占先。
看着这些在北风中跺着脚御寒的百姓,李璟也是心中长叹一声。眼下百姓日子虽苦,可还总算能活的下去。比及来岁王仙芝、黄巢一反,大师可就要没活路了。固然印象中王仙芝和黄巢的贼兵并没有杀到登州来,但也一度杀到了淄青平卢所统领下的州县中。
赤山军镇驻军三千,连带着兵士家眷也都随军,赤山镇便是人丁浩繁,非常热烈。全部赤山军镇平面近方形,每面约长1100米,为适应山丘海岸的阵势,表面并不规整。城墙砖筑,四周各开一门并各有瓮城,门楼角楼共7座,在一侧河道出入口另有水门。城内东西门之间的大街是干道,偏西跨街建鼓楼。南、北门内的街道也是干道,但未对直。主要街道根基与干道平行。
仍然是原路而回,过东门,到东瓮城门。进城时统统顺利,可在出城时却碰到了费事。
本来韩氏给他一匹帛和一串钱让他买点纸墨册本甚么的,不过李璟却并没这么做。一家人饭都吃不上了,他哪还会去买甚么册本笔墨,都到了晚唐季世了,难不成他还真去考科举不成。
登州文登县是山东滨海地区,而王李村这里的海边更是有赤山浦。赤山浦,是一个极杰出的港湾,与日本、新罗对是隔海相望,水路不过三天路程。大唐广州港和登州港为两大海路通道,广州港通南洋、西域,登州港则通辽东、渤海、新罗、日本,这两条海路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秀才是村庄里很多人对李璟的称呼,都因李璟之前一向读书,且很有些才名,是以村里人都算对他非常有些恭敬。村里人只晓得说科举里秀才最难考,便觉得秀才就是最有本领的。是以大师都喊他秀才,实在却不知秀才科早打消不晓得多少年了。现在倒是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此中又以进士科才是最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