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出兵背后[第2页/共2页]
对于东北抗联以往的战役,史大岭多少体味一些,对这支杂牌武装他并不看好,听闻抗联筹办打回中国东北,他沉默了半晌。如果此次战役真能像杨靖宇说的那样快速处理掉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并能隐蔽的撤回不让rb人抓到sl支撑抗联的把柄也罢,但如果仗打烂了,撤不返来,被rb人咬到证据,交际上就会很被动。是否有需求与rb人再打一次张鼓峰或诺门槛那样的战役呢?他临时还下不了决计。
在兵员本质上,两边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苏军抽调了欧洲部分最精锐的驻军,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器化炮兵师开赴诺门槛火线。别的,另有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器化防空炮团。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师团只不过是一个才组建一年的新兵师,大部分兵士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极少,只经太长久练习就派到了满洲。论单兵气力,当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会兵戈。
除了这个思惟外,rb交际大臣松岗洋佑的一份发起也让史大岭活力不已,和谈上提到要求sl让出萨哈林岛北部,rb将赔偿sl必然用度及渔业捕捞权。如能同意,rb将与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永保战役。这是rb新内阁摸索sl态度而放出的烟雾,史大岭如何不晓得?如果是别的也就罢了,恰好傲慢的rb人提出要北萨哈林岛(库页岛,此时按照1905年日俄战役后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这使他想起日俄战役中落空的国土南萨哈林岛,肝火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38年打的张鼓峰战役,39年打的诺门槛战役,都是先由日本节制的“满洲国”军挑起战端,日军随后肆无顾忌的打击。rb人能够蛮不讲理,那么我也能够,不就是代理人战役吗?主动一次又如何?趁便探探rb当局的底线,也能够探探天下各国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站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