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天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作品相关 古代兵器(转载)[第2页/共4页]

地听

中国元朝及明朝前期对以铜或铁锻形成的管状射击火器和统称。由前膛、药室和尾銎3部分构成。利用时扑灭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发作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火铳是中国当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至迟呈现于元朝(约公元14世纪初),后遍及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利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的三眼铳、五排枪、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匕首

弓箭

中国当代战役顶用于侦测有声源目标方位的东西。又称瓮听。地听最早利用于战国期间的城防战中。据《墨子.备穴》记录:当守城者发明敌军挖掘隧道时,当即在城内墙下挖井,井中安排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的动静。敌方开凿隧道时所产生的声响在地下传播的速率高,并且衰减小,轻易引发缸体共振,从而能够侦测地下仇敌地点的方位。这类简易可靠的窥伺体例,也被用于空中战役。

铠甲

当代军队利用的手持防护器具。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质料为皮革、木料、藤条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盾作为一种防护兵器利用汗青悠长,至今还是单兵防护的必备器具。

当代军队将士身上穿的防护器具。最后是以藤木和皮革等质料制造,非常粗陋;厥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呈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能够有效地防备青铜和铁制兵器的进犯。有的铠甲还巾有金、银,显得都丽华丽。当代铠甲由3部分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身牢固编织,甲裙和甲袖能够高低伸缩,便于作战。河北省出土的一种铠甲,由2589个金属片编成,总重16.85公斤。当代火器呈现今后,作为防备冷兵器的铠甲随之消逝。当代军队设备的头盔和尼龙防弹衣等,则是当代铠甲的生长。

中国当代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察看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望楼如鸟之巢,故名。别名楼车。楼车的称呼见于《左传》。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攻城法》中同时收录了巢车与楼车两种,并称楼车为望楼车。据其笔墨及附图所示,巢车的形制同于《通典》;而楼车的形制则较为庞大完整。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4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6条绳索,分3层从6面将竿牢固,绳索下端则以带环铁橛楔上天下。这类望楼车当是宋朝的形制。(下图左为《武经总要》中的巢车;下图右为《武经总要》中的望楼车)

当代战役中利用的不需求借助火药而作为杀伤能源,用于与仇敌搏斗的械具。首要用于近间隔白刃搏斗。冷兵器的种类很多,按利用特性可分为打击用,如大木棒、锤等;刺杀用,如剑、矛等;劈砍用,如斧、钺等;多用处,如匕首、军刀等。冷兵器发源于人类初期的打猎东西,最后是用木头、兽骨、石块等制作,厥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进而利用青铜、铁和钢等金属制造。火药呈现后,跟着火器的制造和利用,冷兵器慢慢退出战役舞台,但也有一些冷兵器如匕首、短剑等,至今仍在持续利用。

中国当代将戈和矛服从合为一体的搏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构成。戟柄为竹、木质,戟头为金属质料。初期利用的是戟是青铜质,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呈现了铁戟。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马队利用的首要利器。(见图战国三戈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