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隋唐演义》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89章 安禄山范阳造反 封常清东京募兵[第1页/共5页]

调寄《丑奴儿》

次日,即号令部下大小将士,毕集于府中。禄山戎服带剑,出坐堂上,却先诈为天子敕书一道,出之袖中,传示诸将说道:“昨者吾儿安庆宗处有人到来,传奉天子密敕,着我安禄山统兵入朝,讨伐奸相杨国忠,公等务当尽力同心,助我一臂之力,前去扫清君侧之恶;功成以后,爵赏非轻,各宜尽力。”诸将闻言,惊诧失容,面面相觑,不敢则声。严庄、高贵、阿史那承庆三人,按剑而起,对着世人厉声说道:“天子既有密敕,自应奉敕行事,谁敢不遵!”禄山亦按剑厉声道:“有不遵者,即治以军法。”诸将常日素畏禄山凶威,又见严庄等肯着力互助,便都不敢有异言。禄山马上遂发所部十五万众兵卒,反自范阳,号称二十万,本日大飨军将,使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又令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他诸将俱引兵南下,阵容浩大,此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事也。先人有诗叹云:

陈留失守,张介然被害之信,报到京师,举朝大怒。玄宗临朝,面谕杨国忠与众官道:“卿等都说安禄山之造反,不敷为虑,易于毁灭;今乃夺地争城,斩将害民,势甚猖獗,此正劲敌,何可轻视?朕今老矣,岂可贻此患于先人?今当使皇太子监国,朕亲身统领六师,躬自带兵将出征,务要灭此忘恩负义之逆贼!”恰是:

且说当日禄山背叛,引兵南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当时海内承平已久,百姓累世不见兵革,猝然闻知范阳兵起,远近惶恐。河北一起都是他的一起统属之地,所过州县望风崩溃;处所官员,或有开门出迎的,或有弃城逃脱的,或有为他擒戮的,无有一处能拒之者。安禄山以太原留守杨光翙凭借杨国忠为本家,欲先杀之。乃一面发动听马,一面预遣部将何千年、高邈,引二十余骑,饰辞献射内行,乘驿至太原。杨光翙此时髦未知安禄山的反信,只道范阳有使臣颠末,出城迎之,却被劫掳去了,解送禄山军前杀了。玄宗初闻人言安禄山已反,还疑是怪他的讹传其事,及闻杨光翙被杀,太原报到,方知安禄猴子然反了,大惊大怒。杨妃也惊得目瞪口呆。玄宗因而调集在朝诸臣,共议此事。众论纷繁不一,也有说该剿的,也有说该抚的,唯有杨国忠扬扬对劲说道:“此奴久萌反志,臣早已窥其肺腑,故屡渎天听,陛下乃本日方知臣言之不谬。”玄宗道:“番奴负恩叛变,罪不容诛,今彼恃士卒精锐,抵触而前,当何故御之?”国忠回奏说道:“陛下勿忧,今反者只禄山一人罢了,其他将士,都不欲反,特为安禄山所逼耳。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之间,定为传首京师,何足多虑。”玄宗信其言,遂安然不觉得意。恰是:

次日,又探马来报说道:“天子诏谕天下,说安禄山背叛,罪极大恶,其宗子安庆宗,在京已经伏法。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能斩安禄山之头来献者,封以王爵;罪只及安禄山一人罢了,其他附从诸将文武官员兵卒等归顺,俱赦免一概不问。”安禄山传闻其子安庆宗在京被杀,大怒,大哭道:“吾有何罪,现在意杀吾子,是所势不两立也!”遂纵大兵大杀降人,以泄胸中之忿。恰是:

野心狼子终难养,大负君王,不顾娘行,陟起兵戈太逞狂。

权奸还自夸先见,激反强梁,势已披猖,纵募新兵那可当。

玄宗既诛安庆宗,即下诏布宣安禄山之罪行,遣将军陈千里,往河东招募民兵,随使团练以拒之。当时适有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奏事,玄宗问以讨贼方略;那封常清乃是封德彝以后嗣,是个志大言大之人,看的事体忽视,便率意奏道:“今因承平已久,世不知兵,武备单弱,以是人多畏贼,望风而靡;然事存顺逆,势有奇变,不必过虑。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发仓禀,募集勇猛,跳马箠渡河,击此逆贼,计日取其首级,献于阙下。”玄宗大喜,遂命以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本日驰赴递驿,直赶到东京,募兵讨贼,听其便宜行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