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隋末阴雄》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一章 河东三凤[第1页/共2页]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所言极是,我想向您保举的,恰是这个薛德音,河东三凤中还剩下的一个薛元敬,号称鵷雏,是薛收的侄子,本年也只要十三岁,以文才称著于世。但现在不太合适大用,只要这个已经成年的薛德音,可堪主公的文胆。”

王世充笑道:“玄成请说。我晓得的也不是很详细,你说清楚点。”

魏征微微一笑:“恰是,想不到这三人的名声,主公都晓得啊。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您听听对不对。”

魏征沉吟了一下,双眼俄然一亮:“有一小我倒是现成的,就要看主公敢不敢担一点风险了。”

“但是这回杨广没有效孔颖达,明显是让他绝望了,既然在杨广部下做不了官,他也不成能在主公或者是杨玄感那里当个幕僚,那样对他来讲能够会感觉掉价。以是他求官不成,必然会回山里当隐士,希冀着走主君入山中求世外高人的门路,再次入朝为官呢。”

王世充笑着摇了点头:“你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编《魏书》的人里,是有这么一个姓薛的青年才俊,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即便在一众文人后辈中,也是极超卓的一个,就是这个薛德音。不过,仿佛此人很有些怀才不遇啊。”

魏征叹了口气:“这些文人,都骨子里狷介得紧,就象三国时的诸葛亮,对本身都是待价而沽,只要看准了主子,才会出山,但情愿中的仆人能象刘备刘玄德一样,与诸葛孔明成绩一段君臣嘉话。”

魏征笑道:“主公何出此言?”

王世充微微一愣:“杨广不给他官做,杨玄感那边也只是一时回护,以杨玄感现在满脑筋都是想起兵复仇的环境看,只怕多数也看不上这个只会寻章摘句的纯儒生,既然如此,他何不投到我这里,过上锦衣玉食的糊口呢?”

魏征微微一笑,摇了点头:“主公,以我对孔颖达的体味,他这回没当作官,必觉得平生之耻,十年以内,不成能出山了,更不成能投奔到您这里。”

“孔颖达遴选在此次杨广主理的儒家论法大会上出山,就是想在这大会上大出风头,引发杨广的重视,毕竟杨广在文人圈中的名声,在此次杀薛道衡之前,还是很响的,天下的文人雅士,也多愿为其效力,并且,有了虞世基和裴蕴这两个例子,北方世家大族的后辈们,就更有入朝为官的打动了。”

魏征点了点头:“不错,其他的薛氏分支,以文才见长。特别是薛道衡这一支,一向守在河东汾阴故乡,薛道衡的两个兄弟也都以才学闻名,此中他的兄长薛孺,仕北周,隋两代,为官清正,但膝下无子,以是薛道衡把他暮年得的季子薛收给过继到了薛孺那边。这薛收固然本年只要十二岁,但才情敏捷,能作富丽的长赋,被以为才调不下乃父当年,号为长雏。”

王世充赶紧说道:“此人是谁,用他有何风险?玄成但说无妨!”

王世充点了点头:“这我还真是不晓得。怪不得那薛举如此凶悍,本来是名将以后,我另有点藐视他了。那其他的薛氏,就是走文官的门路吧。”

王世充点了点头:“孔颖达是希冀不上了,这类会写文章的人才,玄成能不能帮我保举几个?要不一些江南那边的文人也行。”

王世充的心中一动:“河东三凤?但是说的薛家的一门三个俊才?”

“河东薛氏中另有两人,此中一人乃是薛收的族兄,薛道衡的族侄,名叫薛德音,此人文章富丽,对仗工致,以功臣后辈,起家游骑尉,厥后帮手魏淡编校《魏书》,现在官居著作佐郎。在河东三凤当中,号为鹜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