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保护文化人[第1页/共2页]
王世充叹了口气:“薛夫子死无全尸也太悲惨了一点,我想即便是杨广,也得做点大要文章,留他一个全尸吧。”
王世充微微一笑:“对了,提及阿谁孔颖达,之前我在河北初遇你玄成的时候,你曾经给我保举过,说此人才调横溢,让我有机遇招至幕府当中,只可惜我固然几次重金礼聘他出山入我幕府,但是他却再三推让,本觉得此人并无出世之心,可想不到此次洛阳城的论道大会,他竟然也插手了,还力压群儒,夺得第一,看来这孔颖达,也不甘心一辈子在山野当中做个隐士啊。”
王世充站起家,踱了几步,摇了点头,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薛道衡刚死,世人皆知薛收与杨广不共戴天,我们如果这时候脱手示恩于薛收,只怕他不必然肯来,并且作为孝子,为父守孝三年是起码的,短期内他也不成能过来做事,更首要的是,杨广也不是傻子,他杀了薛道衡后,必然也想看看是谁暗中为薛道衡鸣不平,以是现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去打仗薛收。过一两年的时候,能够派人暗中布施他们家一下,但也不成以直接透露我们的身份。”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的苦处,魏某清楚,此事不管何人主审,最后都是一样的成果,因而那大理卿杨汪最后结案,判了薛夫子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判斩首示众。”
王世充叹了口气:“我就是不想担上这个害死薛夫子的骂名,这才称病在家的,不然我这个大理少卿没准就是本案主审了,不判他一个极刑,本身就要轻则丢官,重则送命啦。”
魏征的眼中闪出一股恨意,说道:“裴蕴上书弹劾以后,杨广就命令三司会审,把薛道衡下了大狱,薛道衡还觉得此次会和之前几次一样,最多是放逐外埠罢了,以是还催着三司的主审官员早点结案。”
魏征点了点头:“是,主公。只是如许一来,有点可惜了,这回主公没有去审那薛道衡,而您在宫中为薛夫子说话的事情也传了出来,在士人们的风评当中,您的形象大大改良,和救了孔颖达一命的杨玄感一样,被那些士人从武夫和贩子,当作是真有度量和才学的豪杰了。”
王世充沉吟了一下。摇了点头:“现在不可,薛平是不是去官以后,回河东故乡了?”
魏征嘲笑道:“这个杨汪,也是一门心机往上爬的马屁精,有这么一个好机遇,凑趣杨广还来不及呢,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有好几位都和主公一样,称病不出,就他最主动,最后几近就是他一人主审科罪的。”
魏征点了点头:“恰是,杨广命令,念在薛道衡两朝元老的份上,赐他一丈白绫,缢死于家,在薛夫子临刑前,杨广还特地去了一趟薛府。对薛道衡讽刺道,薛夫子能够再做空梁落燕泥否?”
魏征叹道:“薛夫子身后。他的儿子薛平便辞了官位,还自誓平生不再退隐隋朝。主公,那薛平乃是河东名流,文章才华都是极其超卓的。您这里现在贫乏如许的文人,今后如果起事,要草拟圣旨行文,都是需求一个笔杆子的,你看是不是能够趁这机遇,把薛平给拉过来呢?”
魏征点了点头:“恰是,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人,他身后,薛收就扶着他的棺材回家安葬了,杨广没有赦免薛道衡家人的罪,让他们放逐且末(吐谷浑此次被征服后置的一个郡),只许季子薛收带薛道衡的尸身回故乡送葬。明天凌晨,我看到薛收一行人,已经运着棺材,出北门上路了。”
王世充沉默不语,这又是薛道衡和杨广的一个陈年旧怨,大抵是开皇末年的时候。有一次杨坚调集的酒会上,文人才子云集,杨坚当时趁酒兴,让在坐的诸位才子以泥为题,作一场诗会。当时杨广已经胜利地斗倒了杨勇。成为了太子,他一贯以才学自大,平时也多交友文人骚人,自夸文章天下无双,在这诗会上独占鳌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