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华帝国[第3页/共3页]
大宋每年给北辽的岁币是五十五万贯,给西夏的岁币是二十七万贯,给大理、交趾、日本的岁币别离是十万贯,统共起才一百多万贯,现在大宋交三百万贯给帝国政事堂,岁币总额差未几增加了两倍。同时,也加强了中华帝国政事堂的感化。别的各国对这个计划纷繁表示赞美。
对耶律洪基来讲,即便是幽州城划了出来,幽州城的百姓也是本来大辽的百姓。选出来的宰执也是本来的辽国人。辽国不会亏损。
从汗青也能够看得出来,元清两朝,能够稳固统治,好善待各族是分不开的。明朝、民国颠覆这两个朝代后,也没有搞民族洗濯的那一套。明朝仍然善待各族,民国则是五族共和。可见,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么深,乃至颠覆了中国人对本身国度汗青的认同。
[,!]
只要宋辽夏三国同意了,别的各国没有分歧意的。气力就是统统,这个会盟,他们也只是来充数捡便宜的,话语权也没有多少。
接着,辽宋夏三国君主分歧决定:幽州改名天京,定为中华帝国都城,每年各国上缴十万贯帝都运转用度。帝都自治,不属于任何一国。帝都只能招募一万军队,作为保卫帝都的军事力量。帝都除了管理幽州城以外,主如果讯断各国能够的胶葛,包管各国在经济军事上目标分歧。
各国纷繁表示同意,在地盘题目,赋税题目上,都表示善待流入的大宋百姓,不对流入的大宋百姓征收人丁税和劳役兵役,但农税和商税不得例外。
如果按耶律洪基这个做法,岂不是九国变一国?那算甚么?九个天子,如何能够?
“好,哈哈哈。”耶律洪基欢畅地笑道,接着又说道:“既然有国号,就得定都城。定在大辽的析津府吧,改幽州为天京,作为中华帝国都城。”
耶律洪基说得好听,但是中华帝国帝都在辽国境内,这不即是辽国在交际上节制了别的各国吗?耶律洪基打得一手好算盘!
在百姓的活动题目上,各国以本身海内百姓过少,制止百姓流向大宋。不过,却要求大宋不得干与大宋百姓流入他们海内。赵顼同意了这个要求,但表示如果大宋百姓要返来,各国不得干与,大宋百姓流入各国后,各国不得苛待大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