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战和[第2页/共3页]
睿思殿里,新皇赵桓倒是连拜年的根基礼节都顾不得,就更不必说像本身的老子赵佶那般出去与民同乐了。金人顿时要兵临城下,即便是新年的第一天,他也要与一众大臣商讨出个对策来。
赵佶见终究有人敢出来揽责,大声赞道:“好!自本日起,朕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赋其财权、民权及变更汴京一应军队之兵权。李爱卿现在便能够上任,待朕略加清算,先到西京暂避一时。朕但愿各位臣工务必戮力同心,帮手李爱卿保卫都城。”
李纲腻烦张邦昌等人的嘴脸,冷哼道:“先帝与陛下破钞官仓禄米,养了一群硕鼠之辈,常日里盗食无厌,到了朝廷用人之际,还能有谁肯忘室家之业,为陛下抛头死亡者?”
“陛下此时不能分开都城。”李纲性子急,大声劝道,“大宋的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陛下一走,还如何云鼓励将士,慰安民气?当年唐明皇南幸,导致安禄山顺势杀入长安,国本大摇。倘若明皇能死守帝都,军民气有所属,安贼一定能攻陷长安。我朝真宗之时,陈尧叟、王饮若鼓励真宗南逃金陵成都,被寇准果断拦下,力促真宗北上亲征,成果是军心大振,节节取胜。现在的情势与当时完整不异,陛下在则汴京在,陛下分开,则汴京倾危矣!”
唐恪体味李纲脾气,也不愤怒,却持续劝道:“这事理为兄天然晓得。可这朝政这些年里被蔡京、王黼等天灾害已深。伯纪所言君臣同心、士民合力便可守住都城,打退金军,固然是究竟,可现在朝野,要做到这点何其难也?唉!如果能先用和谈让金军退去,陛下另有我等便有了重振朝纲的时候,当时金人若再来攻,满朝高低自是同仇敌忾,不给金人任何机遇。”
李纲一听差点便喷出一口血来,其他大臣也禁不住惊呼禁止。此时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起码有一点是达成共鸣的,那便是天子千万不能离京,不然不管是守城还是媾和,都要打上极大的扣头。
赵桓有些不耐烦,摆手道:“李爱卿尽管利用东京留守之事,朕的行动,由朕自定。”
李纲见赵桓承诺留在京中,忙高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岁千万岁!”
“找人问计!”李纲挥挥手道,“有人用自家的钱修了那么多的城防工程,自是早推测会有明天。现在他还留在京中,未曾逃离,必定是有退敌之策,你说我该不该去问问他?”
“臣有分歧定见!”见世人无人言战,媾和之事将成定局,哑忍已久的李纲大吼一声,“陛下切勿觉得金兵不成克服,只要我们京中百万军民同仇敌忾,戋戋不到三万的金兵有何惧哉!并且这天下城池,那里另有比得上汴京坚毅的吗?只要陛下鼓励将士,慰安民气,誓死与士民因守都城,金人岂有破城之理?”
众臣一阵吵嚷,张邦昌大声道:“陛下,不能再踌躇了。这些天里我等也检察了都城的兵备。凭我们京中不敷两万的禁军,难言能够抵挡得住金人的攻城。唯今之计,应尽快派出使者与金谈判,尽量制止兵器相见。”
几个主战派的大臣也称李纲言之有理。
见李纲点头感喟,一旁的唐恪慢下步来,走到独行的李纲身边,劝道:“伯纪也不必绝望,号令京中军民誓死抵当自是要做,但如能花些财帛换得战役,也不失为上上之策。”
说罢,李纲便大步朝宫外走去。
赵桓忙站起翻开战报,然后寂然坐下:“金兵打到了陈桥驿,不出三日便可兵临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