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战和[第1页/共3页]
说罢,李纲便大步朝宫外走去。
李纲一听差点便喷出一口血来,其他大臣也禁不住惊呼禁止。此时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起码有一点是达成共鸣的,那便是天子千万不能离京,不然不管是守城还是媾和,都要打上极大的扣头。
赵桓有些不耐烦,摆手道:“李爱卿尽管利用东京留守之事,朕的行动,由朕自定。”
唐恪与李纲曾一同在江南同事,两人干系毕竟要近上一些,不过李纲向来性子火爆,见唐恪也是一味支撑和谈,便辩驳道:“和谈?你见过能够喂饱的狼吗?即便金人此次撤兵拜别,那他来岁还会来!只要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不敢踏入大宋一步!”
靖康元年的月朔,汴京当中的氛围倒是平淡至极,为了侦听敌情,便连爆仗也被制止燃放。不过为了祈求上天庇佑大宋躲过金人这一劫,保佑家人平安然安,都城当中的百姓还是家家户户贴了门神,焚香祷告之类的活动就更不必说了。
李纲轻视地看了张邦昌一眼,慨然道:“陛下若不以臣为庸懦,臣情愿整饬都城兵马,以死报国!”
李纲腻烦张邦昌等人的嘴脸,冷哼道:“先帝与陛下破钞官仓禄米,养了一群硕鼠之辈,常日里盗食无厌,到了朝廷用人之际,还能有谁肯忘室家之业,为陛下抛头死亡者?”
张邦昌天然晓得李纲是在讽刺他,李纲话间刚落,他便厉声问道:“莫非满朝只要你李右丞能为陛下分忧?你说得倒好听,莫非你能带兵御敌?”
“臣有分歧定见!”见世人无人言战,媾和之事将成定局,哑忍已久的李纲大吼一声,“陛下切勿觉得金兵不成克服,只要我们京中百万军民同仇敌忾,戋戋不到三万的金兵有何惧哉!并且这天下城池,那里另有比得上汴京坚毅的吗?只要陛下鼓励将士,慰安民气,誓死与士民因守都城,金人岂有破城之理?”
“陛下,何灌统领最新的战报到了。”黄门顾不得赵桓与众臣说话,手举一份战报闯进殿里。
李纲嘲笑一声,辩驳道:“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我们京中百万士民,只要心齐,便人一人扔把土块,也能将金军埋了。何况京中城防虽有失修处所,但这几年里也有加固之处,便如城墙之上每隔十丈便加筑一处堡垒。只要在这些堡垒之处架上硬弓强弩、锋利火器,仇敌休想用云梯从墙上攻入。金人劳师远袭,必不能久,比及勤王之师到来,都城之围自但是解。”
“伯纪,伯纪!你这是去那里?”唐恪追上两步,还想再劝几句。
赵佶见终究有人敢出来揽责,大声赞道:“好!自本日起,朕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赋其财权、民权及变更汴京一应军队之兵权。李爱卿现在便能够上任,待朕略加清算,先到西京暂避一时。朕但愿各位臣工务必戮力同心,帮手李爱卿保卫都城。”
“事不宜迟,臣附和尽快遗使媾和。”
赵桓仿佛从李纲身上看到了一些但愿,接着问道:“何人能带兵死守都城?”
“陛下此时不能分开都城。”李纲性子急,大声劝道,“大宋的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陛下一走,还如何云鼓励将士,慰安民气?当年唐明皇南幸,导致安禄山顺势杀入长安,国本大摇。倘若明皇能死守帝都,军民气有所属,安贼一定能攻陷长安。我朝真宗之时,陈尧叟、王饮若鼓励真宗南逃金陵成都,被寇准果断拦下,力促真宗北上亲征,成果是军心大振,节节取胜。现在的情势与当时完整不异,陛下在则汴京在,陛下分开,则汴京倾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