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徐家将[第3页/共3页]
徐绍闻言点头:“不好,你虽为武臣,还需多读书才是,于你大有裨益。”
“大多都在将门之手。”徐卫答道。这话不是没有按照,“将门”是北宋军史上一种突呈征象。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世人皆知。但大将们丢了兵权以后,不但获得了繁华繁华,其后辈还被批准荫补武职,优先汲引等特权。这类政策培养出一批连绵数代,累世为将的“将门”。到了北宋中前期,这类征象更加遍及。在与契丹党项两国的耐久战役中,出现出多量军功卓著,声望极高的大将,如种世衡、郭遵、刘贺、姚兕、折德扆、杨业。宋廷虽推行“崇文抑武”国策,但需求这些人镇守边关。是以,这些军中大户的后辈也接踵成为武官,并耐久镇守同一地区。现在手握重兵的种师中、姚古、折可求等人,便是将门以后。
徐绍见他不言语,叹道:“虽分开疆场多年,但一看便知,北京危矣,东京危矣。”
徐卫亦笑,解下那把刀递到徐绍面前:“叔父五十大寿,侄儿无觉得敬,就以此刀为贺礼。”徐绍内心也觉奇特,接过那刀细心看来,却并非宋戎服备,乃至并非大宋之刀。那是把弯刀,以牛皮为鞘,制作非常邃密。抽出刀来,只见刀身呈玄色,但刃口处寒光夺目,锋利非常。特别在刀柄护手之前,有一脸孔狰狞的头像,非常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