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装备[第2页/共2页]
有鉴于此,蔡攸将徐卫的档案从兵部调到吏部“尚书右选”。吏部尚书右选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职任非枢密院除授的武臣”,徐卫的官衔还低,天然够不上枢密院“直辖”。调完档案以后,便催促吏部叙徐卫军功升补。
可他们哪晓得,燕国公蔡枢密眼下主动在给徐卫当背景。等吏部尚书被蔡攸一顿狠削,回到吏部来将他们骂个狗血淋头才晓得点子扎手,从速重叙,着徐卫论功当升两级阶官,仍留原职,考虑到他资格浅,年纪轻,酌情只升一级。吏部尚书唯恐蔡攸再找费事,干脆升两级算了。这么一来,徐卫就该从第四十四阶的“修武郎”升到第四十二阶的“武翼郎”。同时严辞警告了侍左员外郎,唬得对方连连告罪,内心痛骂梁横不止,这根搅屎棍!成事不敷,败露不足!
蔡攸那里肯依?几次三番谈判,吏部竟然置若罔闻。这让东风对劲的蔡枢密大为恼火,直接找到吏部尚书,威胁再敢迟延,就在官家面前一参到底!参你个办差倒霉!吏部尚书受了他的气,回到本衙将属官叫来一通诘责,才晓得是谁在搞鬼。吏部侍左员外郎!这官衔是否有些眼熟?没错,恰是夏津县尉梁横舅母娘家的侄儿!
这事经他往上一提,赵佶考虑到河北山东情势不稳,今后乡勇营少不得要转战各处,设备确切是个题目,遂同意蔡攸所奏。但只答应从大名都作院集结设备拨给。倒不是道君天子舍不得几件破设备,而是大宋建国以来,对武将的防备已经成为历代君王的惯性思惟。
宋宣和七年八月,徐卫在山东一场兵力差异的剿贼之战中大获全胜,经张叔夜及大名府路安抚使司上报朝廷。说引发朝廷震惊,倒是有些夸大,但确切引发各方存眷。启事无他,徐卫的军队是甚么性子?乡兵!说到根上,就是拿起兵器的平头百姓。并且这伙平头百姓,几近能够说是没有颠末军事练习,就开赴剿贼疆场。面对十倍于本身的贼寇,先是挡住了突袭,将仇敌打得狼狈而逃。在同一天以内,高歌大进,一举击破贼寇大营,斩杀匪首王善,招降六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