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1页/共3页]
明显在大名府,面对着百姓官吏,说得慷慨激昂,弄得岳云热血沸腾,还觉得立即就要大刀阔斧,扫荡杂碎,重修新宋了。
乌台诗案是不是个冤案……答案是毫无疑问的,的确是冤案。
世人半晌沉吟,张叔夜抢先开口,“官家,大苏学士文章盖世,足以堪比前朝的韩愈、柳宗元,他的诗作诗篇,都是顶尖儿的,便是书画,也是天下一绝……比起韩柳,多了一份风骚,比起李杜,胜在全面……当真是神仙普通的人物,千年文风聚集,能生在大宋,是朝廷的福分……老臣窃觉得,官家有多少气恼,也不该轻视大苏学士的。”
说谁呢?
“这个……”张叔夜瞠目。
但苏轼无辜不无辜呢?
赵桓笑道:“一棵树上,另有甜苦之分……说到底,朕想讲一个事理……官和文人,还是不一样的!”
“你们跟着朕好几年了,朕无妨明说了……弹劾你们误国的人,也不在少数,说为了北伐,残害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这话也一定全错,可他们都忘了,北伐才是最首要的。这时候,如果有人,凭着天下皆知的文名,跑来跟朕谏言,攻讦朝中宰执,粉碎北伐大计……朕必诛杀!以是说苏轼能落个客死他乡的成果,算他便宜。如果在朕的面前,胡言乱语,朕不会放过他的!”
赵桓点头,复又看了看其别人,见世人都是这个态度,赵桓又道:“朕晓得大苏学士的短长,倒是想就教,大苏学士在朝政上,有甚么建立?”
无才!
他们在小事情上,能够专断专行,在大事情上,也有谏言的权力……并且他们还要卖力履行政务,就算是赵桓,也不能疏忽宰执,不然他真的便能够混成孤家寡人。
赵桓点头,“这就是了,吕相公,你们都是朝中大员,宰执重臣……朕让你们说,治国理政,跟写文章填词,是一回事吗?”
吕颐浩苦笑道:“官家,如果大苏学士通不过科举,那我们的科举还能选出甚么人?”
当年乌台诗案,神宗天子就要杀苏轼,成果被群臣劝止,乃至病重的曹太后都出面了,拿着仁宗来压神宗,让他放过苏轼。
官家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以是赵桓乃至没有等政事堂诸公去大名府商讨,本身就先回开封了。
苏大学士的文采风骚,荡然无存,乃至能够变成局促公允的小人……如果不从速措置,必将民气混乱,影响全部大局。
官家啊,你可真敢说!
赵桓顿了顿,俄然道:“是怀才不遇,还是无才可遇?”
这马屁拍的,还真是直接啊!
赵桓含笑,“多谢吕相公指导,朕晓得错了……用不消朕下一道罪己诏?好好深思一下?”
“朕不是说他有贪墨枉法的行动,而是纯真的才气不敷,意志不果断,扭捏无常,胸无主意……像他这类人,最多只能当个通判县令,底子就不该入朝,更不该随便置喙,胡言乱语!新旧党争,是三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大宋朝到底需求甚么?”
这一点赵桓很清楚,他在大名府的表态,能够说是轰隆天惊。
可谁能想到,赵桓的第一步竟然是返回开封……难不成是要去诛杀朝臣?
说着,赵桓当真就给吕颐浩抱拳拱手。这下子可吓坏了老吕,“官家,就别折煞老臣了,老臣坦言,内心的确有委曲……老臣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熬白了头发,熬干了心血,就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获得了官家如是评价,臣内心想不通……另有,官家嫌弃卫青主子不当,怕伤了韩良臣等人的心。臣反问官家,如是评价东坡先生,就不怕寒了臣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