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中书舍人[第2页/共3页]
王安回到宅子没多久,就有一年青人过来拜访了。
王安看出汪白话心中迷惑,淡淡道:“那小案首是贵妃保荐的。”
汪白话能一语道破玄机,让王安甚是对劲。
中书舍人,原是国初中书省门下最低官,从七品。不过自从太祖废宰相后,这中书舍人就成了个闲职。说是个官,不是;说不是官,也是。但不管如何说,能为中书舍人,起码明面上是个官身。
说到这里,王安一脸敬佩,“在狱中,蒋钦几次向狱卒借笔墨,持续参劾刘瑾,后又被杖责三十棍,终究死在狱中。蒋大人写得奏疏,咱家还记得几句,说给你听听,“臣与贼瑾势不两立,陛下不杀此贼,抢先杀臣;使臣得以与商朝忠臣比干同游地下,臣实不肯与此贼并生也!”
汪白话认同王安的话,但内心却略微有些失落,关变是凶恶,但繁华险中求,办好了但是大功一桩。可惜,这类事情落不到他头上。
“王公,这事有何难决的?”汪白话想都不想,“太子妃乃正妃,将来亦为正宫。西李再是得小爷宠嬖,亦只能为贵妃。皇长孙便如小爷,王公莫非还想今后再争国本吗?”
汪白话擅于揣摩民气,晓得王安身为太子侍读,必定对郑贵妃不满,因而在一次不经意间,他对王安说道郑贵妃是个无德的女人,因宠生骄,因骄成悍,今后太子若即位,须谨慎她,因为她是毫不会善罢甘休的。
“左御史有上古后稷之风,不畏权贵大奸,办案雷利流行,是个敢作敢当亦敢为的人,白话觉得此人今后亦能为股肱之臣。”这句评价比之杨涟又要高上几分了。
宅子里请了两个京中的妇人做打扫,王安从故乡带来的族侄王大民领着妻儿给族叔做管家,里里外外倒也清爽。
“白话觉得,将来国度若想大治,非东林贤人在朝不成。”
“正德年间,南京有个御史叫蒋钦,上疏揭露奸阉刘瑾,被狠狠打了三十杖。出狱刚三天,他又上疏参劾刘瑾,又挨了三十杖,打得两腿血肉恍惚,锦衣卫问他,还敢不敢胡言乱语吗?蒋钦大声答复说一日不死,一日就要尽言官之责!”
这话说到了王放心眼里,东宫高低最惧之人就是郑贵妃。虽说现在小爷已为太子,但却不安定,只要郑贵妃在一日,福王一日不就藩,谁敢包管事情不会有窜改。
王安明白他的意义,微一点头,又问比来风头很劲的左光斗。
这些天这年青人一向替族叔在内里驰驱,虽不知忙些甚么,但族叔叮咛过他,只要这年青人一来就当即请出来,以是王大民也不敢怠慢了,笑着将他请了出来。
汪白话见本身的定见被王安采取,心中非常欢畅,起家为王安倒满酒,又道:“王公,传闻关门军变,陛下派了一个少年前去?”
王安的这所宅子不大,位于胡同最南端,院子里栽着几棵松树,都是丰年初的了,传闻是弘治年间栽下的,算起来得有上百年了。
这些事情,汪白话都是晓得的,因为这两小我都是东林党人。
京师,柳条胡同,王安室第。
汪白话自是求之不得,席间,王安不知怎的就和他聊起前朝的事来。
“王公大恩,白话没齿难忘!”
汪文谈笑了起来:“王私有命,白话敢不遵令。”
汪白话想了想,道:“王公,这杨涟实是当世贤才,一心为国不计短长,白话觉得,此人今后定能为小爷忠臣。”他侧重夸大的是今后为小爷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