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中书舍人[第1页/共3页]
“小案首?”
汪白话想了想,道:“王公,这杨涟实是当世贤才,一心为国不计短长,白话觉得,此人今后定能为小爷忠臣。”他侧重夸大的是今后为小爷忠臣。
王安一凛,连骂本身胡涂,这类大事怎能踌躇不决。若将皇长孙交由西李扶养,将来太子妃若生养,岂不大大的费事。届时,是立长还是立嫡呢?
“杨涟此人如何?”王安最体贴的还是他帮着弄进京的“天下第一廉吏”杨涟。
而他汪白话,只要紧紧抱住王安的大腿,再和东林党人交好,乃至成为东宫和东林党之间的联络之人,那么,繁华繁华,将来,指日可期。
汪白话认同王安的话,但内心却略微有些失落,关变是凶恶,但繁华险中求,办好了但是大功一桩。可惜,这类事情落不到他头上。
中书舍人,原是国初中书省门下最低官,从七品。不过自从太祖废宰相后,这中书舍人就成了个闲职。说是个官,不是;说不是官,也是。但不管如何说,能为中书舍人,起码明面上是个官身。
“不过提及来,这小案首也蛮有胆色的,毕竟关变,凶恶万分,普通人可没这个胆量。”王安非常实事求是,没有因为那小案首是郑家人,而对他大为鄙弃。
“那倒也是。”
这些事情,汪白话都是晓得的,因为这两小我都是东林党人。
当下,二人摆开棋子,弈棋直杀到夜深,互有胜负,团体还是王安多胜了一两盘,这让王安表情大好,叫王大民摆下酒菜,他要和汪白话喝上一壶。
王安点头道:“是咧,咱家听陈公公提及过,说是个府试的小案首。”
“左御史有上古后稷之风,不畏权贵大奸,办案雷利流行,是个敢作敢当亦敢为的人,白话觉得此人今后亦能为股肱之臣。”这句评价比之杨涟又要高上几分了。
“啊?”
“王公大恩,白话没齿难忘!”
汪白话自是求之不得,席间,王安不知怎的就和他聊起前朝的事来。
“王公,这事有何难决的?”汪白话想都不想,“太子妃乃正妃,将来亦为正宫。西李再是得小爷宠嬖,亦只能为贵妃。皇长孙便如小爷,王公莫非还想今后再争国本吗?”
“确有其事。白话你不知,另有个工科给事中王德完大人,那也是个硬骨头。他的担子也真大,说皇上不问百姓的存亡,而鱼肉蚕食到了如此境地,百姓何负于君?皇上大怒,差一点把王大人杖死。”
王安看出汪白话心中迷惑,淡淡道:“那小案首是贵妃保荐的。”
王安的这所宅子不大,位于胡同最南端,院子里栽着几棵松树,都是丰年初的了,传闻是弘治年间栽下的,算起来得有上百年了。
汪白话先是一怔,旋即一阵狂喜。
说到这里,王安一脸敬佩,“在狱中,蒋钦几次向狱卒借笔墨,持续参劾刘瑾,后又被杖责三十棍,终究死在狱中。蒋大人写得奏疏,咱家还记得几句,说给你听听,“臣与贼瑾势不两立,陛下不杀此贼,抢先杀臣;使臣得以与商朝忠臣比干同游地下,臣实不肯与此贼并生也!”
王安有感而发,汪白话晓得他为何有此感到,便道:“晚生传闻本朝也有个不怕死的,叫邹元标大人。首辅张居正父死不去奔丧,凡是上疏参劾的,都挨了廷杖,前面有赵、艾两位大人刚受完杖,邹大人便到会极门投疏,值班寺人问他,邹大人是想步赵艾两位的后尘吧?邹大人答复“恰是!”,成果第二天就挨了打,传闻把骨头打伤了,至今腿上还留有残疾。”
王安回到宅子没多久,就有一年青人过来拜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