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药箱[第1页/共2页]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心中一阵震惊。
论文名和处所政绩,岑文本均为上上之选,可岑文本的宦途却不顺利,此番入京,也只是官拜一个并无实权的秘书郎。
拜师以后,岑文本扣问了李恪的课业进度,交代了几句于他,便让李恪先行回宫了。
李恪照实回道:“还算顺利,岑师已录李恪入门墙,觉得弟子。”
再照这类局势下去,恐怕要不了百年,包含岑氏在内的江南世家便该如昔年的王谢两家普通泯然世人了。
――――――――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心头竟也不由一动。
杨妃对李恪道:“除了这药材外,长孙无忌派来的人还留下了一句话。”
杨妃摆了摆手,让贴身侍女瓶儿拿来了一个六寸见方的木箱,放在面前的案上,对李恪道:“你不在时长孙无忌命人送来了一箱药材,说是你大病初愈,还需细心调度。”
岑文本看着面庞虽稚嫩,面色却果断如山的李恪,沉默了半晌,方才问道:“朝中权贵无数,殿下为何恰好选我?”
可现在长安政局六成握于关陇贵族手中,三成在山东门阀,而江南世家后辈在朝中为官者少之又少,岑文本作为江南世家后辈想要出头,何其难也。
“药材?”
岑文本那日虽未身临光天殿,但也晓得,那日光天殿中尽是朝中重臣,内里随便挑出一人,都比岑文本官职要高,人脉要广,李恪为何恰好选了与他只稀有面之缘,并且官卑职微的岑文本?
并且李恪如果冒然拜房杜那般权贵为师,反倒会引发李世民的狐疑,与他倒霉。
李恪停下脚步,冲着杨妃一笑,道:“恪儿将这药箱带回卧房,置于床头的桌案上,每日以此自警,而后行事与千万细心,不得粗心。”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脸上闪过一丝不解,他乃至有点思疑本身先前对李恪的判定了。
连续串的拜师流程以后,李恪便算是恰是拜了岑文本为师。
杨妃回道:“药材煎煮亦是要事,不但需把握火候,更需掌控药材入水的挨次,前后有序,有主有次,切莫坏了端方,乱了挨次,反倒伤了身子便得不偿失了。”
杨妃听了李恪的话,点了点头道:“岑先生虽官职不显,但他能得河间王推许,想必还是很有些本领的,拜了岑先生为师也好,免得旁人惦记取你。”
李恪毫不踌躇地回道:“李恪虽幼,却也知尊师之礼,李恪拜师后自当执弟子礼,奉养师长,三十年如一日。”
曾多少时,岑文本幼年时也曾如李恪这般逸兴遄飞,但跟着他退隐萧铣,却为萧家宗亲所不容,接着又随萧铣一同降唐,几经波折,现在不过一个秘书郎,他的脾气已经垂垂内敛、低调,不复少年时那般张扬。
李恪听到杨妃提到了长孙无忌的名字,不由想起了光天殿中阿谁看似敦儒,实则埋没心机的老狐狸。
李恪顿了顿,看了看四周,见四周并无旁人,因而在脑海中思虑了半晌,回道:“李恪身怀两朝帝血,自当循父皇之志,治国平天下。”
李恪决然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恪问道:“甚么话?”
杨妃见状,恐怕李恪打动,忙问道:“虎头何去?”
太微星易主,应的一定便是李恪,可岑文秘闻信事在报酬。如果岑文本当真能助李恪登上皇位,将来岑文本以帝师之名辅政,江南世家也许就再兴有望了。
李恪回到了东宫宜秋殿,李恪刚到宜秋殿,还未及坐下好生安息,便被杨妃命人传了畴昔。
李恪翻开药箱看了看,人参、肉桂、茯苓、白芍...俱是些常见的中药,并无甚么不当,因而对杨妃问道:“长孙无忌与我们甚少来往,本日如何俄然这么美意送来了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