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拜师[第1页/共2页]
李恪在正厅中端坐,耳边模糊传来一阵轻微的读书声,李恪幼年,耳目聪慧,书中的内容倒也模糊可闻。
李恪的言行,完整出乎岑文本的料想,他实在找不到半分李恪这么做的动机。
李恪回道:“父皇下旨,命李恪随先生识文断字,李恪本日天然是拜师而来。”
不过李恪虽未自表身份,但李恪仪表不凡,面带贵气,身后又带着侍卫,一看便知是长安城权朱紫家后辈,岑府家仆岂会看不出来。
李恪听了岑文本的话,一脸正色道:“本日李恪是来拜师的,自古以来拜师向来都是持六礼束脩,立学求道,哪有诏师入门的事理,先生难道折煞李恪。”
岑文本忙问:“这小公子来了多久了?”
“家仆眼拙,不识殿下身份,还望殿下恕罪。”岑文本走到李恪的跟前,俯身拜道。
李恪说着,神采一正,竟顿首拜了下去。
家仆不知岑文本为何会如此反应,只是照实回道:“约摸半炷香的工夫。”
李恪道:“拜先生为王府长史,确为父皇之言,然父皇并不决下师徒之事,故而此事自当有李恪本身做主。岑师授李恪课业,便是李恪之师,李恪自当执弟子礼,以师礼相拜。”
武德九年八月十三,李世民即位后的第五日,恰是百官休沐之日,也是李恪拜师之日。
岑府家仆引着李恪到了正厅坐下,随即为李恪奉上了一杯香茶,便安排李恪在此稍后,本身去后院的书房向岑文本禀告去了。
“阿郎,方才有一小公子求见,现已在偏厅等待。”家仆上前对岑文本道。
他眼下不过一个秘书郎,掌秘书省文籍校雠,并无半点实权,在朝堂之上也帮不到他甚么,要说李恪欲拉拢与他,一个正四品的蜀王府长史便该足矣,李恪又何需求废这个劲,拜他为师?
岑文本读的时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著之《春秋繁露》,几日前李恪曾在弘文馆孔颖达的书案上见过,大抵翻过几页,故而有些印象。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霸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这位小公子朝晨叩门,所为何事?”岑府家仆开了门,见门外竟站在一个看似十岁高低的少年,因而问道。
院子不大,比起李恪在东宫所居之宜春殿天然相去甚远,但岑文本拖家带口也不过十余人,住的倒也宽广。
岑文本的宅院是一座四进的院子,本为一名蜀地富商统统,因要离京,故售卖院子,被岑文本盘了下来。
李恪闻言,摆了摆手道:“无妨,不必打搅岑先生读书,我随你先去偏厅等着便是。”
李恪躬拜,恰是以国士相待。
李恪拱了拱手回道:“烦请通报岑先生,就说李家三郎奉父命前来拜见。”
岑府家仆听了李恪的话,脸上暴露了些许难色,对李恪道:“这位小公籽实在来的不巧,我家阿郎正在晨读,现在恐怕不便,小公子如果不嫌弃,可否先往偏厅稍坐。”
李世民的圣旨上写的明显白白,册封岑文本为蜀王府长史,代授蜀王课业,字里行间并未有半字提及师徒,本日李恪俄然前来拜师,天然出乎岑文本料想。
“胡涂,此乃蜀王殿下。”
岑文本久在荆襄,在长安城并无端交,怎的会有人朝晨来访?
岑文本不过是客居玄都观,待过了几日,岑文本的宅院定了下来,岑文本便离了玄都观,迁至了长兴坊的新宅。
李恪本日本是拜师而来,可李恪没想到刚一见面,倒是岑文本先给他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