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计[第1页/共2页]
“并州、灵州与长安相距千里,就算轻骑赶来,也要六七日时候,怎会来的这么快!一群废料,竟连真伪都不能辩白。”颉利可汗坐在大帐中,对突厥的各部首级喝问道。
从今晨惠邻近中午,距聚散盟的时候越来越近,颉利可汗也更加地烦躁,光是汗帐中的酒保,都已经被他打死打伤数人,启事天然就是李世民昨夜的那道疑兵之计。
颉利神采狰狞地纠结了半晌,终究道:“好,便依先生所言,与大唐合盟退兵,来日再寻良机。”
“谢父皇。”李恪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颉利得知长安城的真假后,本想着趁本日合盟之机,大肆打击,顺势将李世民和长安城的主力都留在长安城外,但未曾想,昨夜标兵竟又传来动静,自咸阳和华阴方向发明多量打着并州和灵州灯号的唐军,人数竟达十万。
侯君集方才下去不久,便有士卒上前禀告道:“启禀陛下,蜀王求见。”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存眷vx公家【书友大本营】便可支付!
李世民听了侯君集的话,点了点头,但还是谨慎道:“话虽如此,然颉利野心勃勃,切不成叫颉利看出涓滴端倪,渭水守备仍半点松弛不得。你马上下去安排,命上游驻守雄师往前百步,已策应勤王雄师已至的动静。”
李恪在李世民身边站定,抬眼望去,只见流水汤汤渭水北岸,已经刀枪林立,密密麻麻地站立着无数突厥马队,剑拔弩张,李恪远远看去,也感觉后背一阵寒意。
李世民的话传入身后长孙无忌的眼中,眼中闪过一丝埋没的阴霾之色。
侯君集回道:“昨夜臣已连夜带人前去华阴、咸阳两地,掌并州、灵州大旗,人执双火,兵马前后连绵十余里,佯作十万勤王雄师,想必现在颉利已经获得了动静。”
“诺。”侯君集轰然领命,前去安排了。
李世民清楚,所谓质子,所谓财物不过是两国何谈的部分,绝非全数,突厥无信,毫不能尽信。故而李世民为了制止颉利出尔反尔,昨夜特命李靖前去城外布疑兵之计,借此威慑突厥。
“虎头惧否?”李世民转头看了眼李恪,体贴肠问道。
颉利暴戾嗜杀,在突厥积威甚重,颉利喝问之下,突厥各部首级均不敢作声,过了半晌,与颉利非常交好的康苏蜜才回道:“可汗率军南下虽打了唐军措手不及,但二十万雄师南下,声望昌大,也许是并州和灵州的人马已经获得了动静,提早赶往长安了。”
这是他千载难逢的机遇,下次再想有如许直抵关中的机遇恐怕是难上加难了,颉利将本身的目光投向了他的亲信赵德言。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李恪走到李世民的马前俯身拜道。
大唐和突厥两国虽合盟期近,但只要一刻没有完整定下,两边人马便不敢放松涓滴的警戒。
李世民见李恪已到,亲身上马,将李恪扶起,对李恪道:“虎头来了,快起来。”
雄师南下已有些光阴,不管是粮草还是兵卒的士气都已吃紧,此时如果冒然与大唐决斗,风险实在太大。乃至能够好不夸大地说,如果昨夜唐军的援兵是真的,那他的二十万雄师能不能满身而退都是题目。
“君集,疑兵之计可曾安插安妥?”李世民盯着对岸,对身后的侯君集问道。
前日,随突厥使者阿史那思摩一同前去长安刺探动静的突厥细作已经带回密报:“长安城兵力空虚,不敷五万。”
颉利可汗一贯自夸英豪,想做那拓拔道武第二,做梦都想占有中原之地。
李恪若当真如他本身所言这般贤能,天然无碍,可李恪如果野心之辈,今后恐怕流祸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