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1页/共2页]
秦叔宝的军略也许比不得李靖和李绩等人,但他一身武力冠绝全军,除尉迟敬德外,无人能与他平分秋色,如此人物,李恪岂敢骄易。
天门街亦名朱雀街,正对朱雀门,乃长安城南北向的要道,长一千六百余丈,宽三十余丈,李恪坐在于顿时,放眼望去,这满满铛铛的一片怕不是有十数万百姓。
不过幸亏秦叔宝早有筹办,在李恪上马以后,秦叔宝对李恪道:“此马乃是宫马,温驯非常,殿下只需夹紧马鞍便好,末将为殿下带路。”
岑文本看着天门街两侧如云般堆积的百姓,眼中尽是难掩的冲动,他晓得,这统统意味着甚么。
李恪刚到朱雀门下,便看到了城下如山般巍峨耸峙着的秦叔宝。
“陛下昨夜便已先往便桥而去,末将受命在此迎候殿下,请殿下上马。”秦叔宝见李恪到此,对李恪道。
“谢秦将军。”李恪对秦叔宝到了声谢,便要踩着木凳骑上一旁的白马。
李恪看着对峙着膜拜于身前的秦叔宝和监门卫众将,他晓得,这是大唐朝廷赐与他的礼遇,而他也没有回绝的来由和余地。
“殿下,待你自北地还国,便是这大唐风云为之色变的时候,我等着那一天。”一阵轻风拂面,吹动了岑文本的衣袂,也带走了他嘴角的喃喃细语。
李恪方一呈现在百姓面前,天门街两侧,百姓们便纷繁大声呼道,自北向南,既如雷鸣,震耳欲聋,又如潮流,连缀不断,这一刻,李恪的内心竟前所未有的震惊。
李恪心中情感庞大,告别了杨妃另有李愔,在内侍的引领下往南而出,过内坊,直往朱雀门而去。
李恪自问,他自请为质并非一片公心,乃至他本身打的小算盘居多,他未曾想到,满长安的百姓竟如此待他。
启事无他,只因秦叔宝身份不低,并且勇冠全军,战必登先的他在大唐军中的威名实在是太高了。
秦叔宝名起于隋末,凭着一杆虎头錾金枪横行天下,隋末群雄莫有能当着。唐史有载:“叔宝每从太宗挞伐,敌中有骁将锐卒,夸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报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当中,人马辟易。”
民望这类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常日里看起来乃至没有半点感化,但一旦到了关头的时候,却有着非比平常的意义,而本日,李恪的民望已经远超其他皇子,乃至是太子李承乾了。
秦叔宝何许人也,当朝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功劳无数,这般人物竟会亲身为李恪牵马执镫,实在叫李恪惊奇。
于此同时,就在天门街的街边的一处角楼上,一个三旬高低的男人正悄悄地谛视着这统统,这男人不是旁人,恰是李恪的教员,蜀王府长史岑文本。
跟着商定合盟时候将至,空中本来稀稀拉拉的细雨竟缓缓停了下来,到了巳时,天气已经垂垂放晴了。
月余之前,李世民方才即位之日,李恪曾主动上前向秦叔宝伸谢,秦叔宝顾忌李恪的身份,尚且决计冷淡,哪有本日这般模样。
御亦是君子六艺之一,大唐更是以武立国,君臣尚武,故而李恪虽幼年,但也曾练习过御马之术,只不过这匹白马太太高大了些,李恪一时候不适应,掌控着有些吃力。
秦叔宝一跪,保卫朱雀门的千余竟也同时膜拜于地,齐声道:“恭请殿下上马。”
秦叔宝仿佛也看出了李恪眼中的犹疑,竟牵马走到了李恪身前,单膝跪于地下,对李恪道:“末将恭请殿下上马!”
李恪听着秦叔宝的话,昂首看着秦叔宝,只见他双眼竭诚,眼神中并无半点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