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翻腾[第2页/共5页]
七姨娘同十二姨娘面面相觑,一时候竟是谁都不晓得该说甚么好了:以杨家在江南的职位,她们也是多年没有受过如许的气了。
秦帝师一共二子,宗子本来是礼部郎中,次子乃是西安知州,因秦帝师归天,次子已丁忧回家,但宗子却被夺情,固然临时还官居原位,但以秦帝师和皇上的干系,过了元年元月,是必然要被晋升的。
杨家人丁又多,固然大太太干脆把姨娘们都留在江南,但带上京的仆人就已经上百,这还都是精简了又精简,如何在三进的院子里安排下这么多人,已是愁白了大太太好几根头发,更别提另有山一样高的箱笼……光是清算产业,都耗掉了将将全部月。
大太太挤出一丝笑,挥了挥手,轻描淡写隧道,“唉,皇城根下长大的小民,甚么世面没见过,不免就刁钻了些。”
这是个琐粗活,七娘子固然耐烦绝佳,看了没多久,也有些困意,便引着大太太先不忙遴选屋子,问大太太,“是不是该给亲朋老友们写帖子了。”
这一年多来,固然朝堂风云起伏,但杨家的内宅却很安闲,七娘子也可贵地过了过舒心的日子。
这三进的院子,大老爷天然是占了外院与东西两个偏院,大太太占了正院,两个姨娘别离安设在偏院,后院就给了七娘子,东西偏院存放箱笼,说来也算是井井有条,可从江南带来的多少东西,都要归置出去,后院的两个偏院不免就占得满满铛铛的,就如许另有好些宝贵的安排收住了没有拿出来摆放――世民气里都稀有,住在这小院子,不过是因为大老爷要韬光养晦,不肯给同僚落下话柄,一等脚根站稳,他们就要换处所了。
大太太眉头跳了几跳,反而安静了下来,望向七娘子,略带催促地使了个眼色。
七娘子天然不会把二老爷的话当真,不过一笑,就去给敏哥施礼,两兄妹相对一笑,敏哥也夸七娘子,“年纪越大,眼睛越有神,倒像是会说话一样。”
那边二老爷又和大老爷感慨,“一别这四五年来,朝廷里真是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退场,一刻温馨都不得。弟弟固然在都城,但倒是置身于旋涡以外,不比大哥身在局中步步凶恶,偶然想起来,连弟弟都悬心,也幸亏大哥能全面得过来!”
好轻易大老爷进京加封大学士,入阁参政,江南总督临时虚悬,三省布政使各司其职,诏狱里的官员权贵无事的无事罢官的罢官放逐的放逐抄家的抄家,后宫妃子也封了,擎天保驾的功臣也赏了……进了本年春季,朝廷才垂垂地安稳了下来,有了这昭明乱世该有的模样。
二老爷这几年也肥胖了很多,看装束,活脱脱一个不修面貌的落魄翰林,精力倒是更加健旺,和大老爷久别相逢,两人都是感慨很多,已是对坐着品过了几杯清茶。大太太在一边陪坐,笑着将敏哥――三兄弟里,也就是他陪着二老爷过通州接人――叫到身边坐了,一长一短地问他家常的琐事,若不是七娘子深知就里,恐怕亦要被面前的嫡亲图打动。
大太太忙想起来去问大老爷要帖子:都城民风,这刚到京的人家,常常要伉俪两边亲手写了拜帖,由有脸面的下人一一上门送贴存候,才算是全了礼。
话虽如此,倒是谁都能看得出这笑意下的怒意。
宝信堂的确也不是甚么很有着名度的堂号,杨家本家用的是郡望为堂号,宝鸡堂杨与天水堂桂,都是西北赫赫驰名的望族。只是大老爷单身一人在江南落地生根,一转眼就是二十多年,和本家又有些生分,不过是近十年来,才用了宝信堂的堂号。江南官僚晓得很多些,出了江南三省,这个堂号就没那么清脆了,一起上有眼不识泰山者,也都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