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京[第2页/共4页]
六娘子就减色了些。
大老爷点了头,“那你看,谁来看管家务?”
有些人固然相处得光阴不久,但就是能让人放心。七娘子进正院以来,几件事都措置得很好,小小年纪,气质沉稳,知进知退,二娘子毕竟年纪大了,不好和弟弟住在一个屋檐下,把九哥放到西偏院固然是无法之举,但大太太倒也不感觉有甚么不当。
瞧现在都闹成了甚么模样!
“我想着,把王妈妈留下,让九哥住到西偏院去,和七娘子也有个照顾。”大太太轻声细语地解释,“也顶多是去上两个月,连头带尾,最晚八月就返来了!”
大太太面上现出几丝欣喜,“还是你想得殷勤。”
八姨娘是四姨娘带过来的丫头,前几年也曾得宠,生了个女儿,来不及序齿就短命了,今次有身,倒是非常的巧,大老爷想起了到她房里歇一晚,竟然也就有了。
平国公许夫人和她就一贯交好,二老爷和二太太的婚事,实在是许夫人属意大太太安排的。
当时都哄传大老爷要在三个侄子里挑一个过继,那几年,大老爷也的确对侄子们的事很上心。
外头有人脆生生地喊了一句,“五娘子、七娘子来了!”
王妈妈略一迟疑,“倒还好,是个文静、谨慎的孩子。”
非论大太太如何心疼九哥,到底不是她生的。
二娘子、三娘子、四娘子、五娘子自不待说,二娘子五娘子是嫡女,从小就获得大老爷的另眼相看,教诲上很用心,嫁奁银也早早地备下了,三娘子、四娘子固然是庶出,但四姨娘毕竟是大老爷的亲表妹,也是蜜罐里泡大的。
还是很尊敬大太太的。
王妈妈就暴露一副放心的模样。
府内总算温馨了一段日子。
大太太晓得了本身的婚事,关上门哭了三天三夜:几个姐姐嫁的都是京中权贵,她却要去西北不毛之地,筹划家务。
内心却有些看不上大太太的吝啬。
大太太点了点头,“是个费心的。”她下告终论。“把九哥交到她手上,我放心。”
“二娘子转眼就要出嫁,就不带着出门了。”她犹踌躇豫地说,“归正嫁到都城,多的是和这些亲戚见面的机遇……我想着把五娘子带在身边,九哥,就让他放心在家读书。”
幸亏大太太家教甚严,管家很有章法,王妈妈只要能依足大太太留下的端方,多数是不会出甚么大乱子的。
因而大老爷的亲叔叔,过了世的叔老太爷就做主把四姨娘抬进家里做了妾,按杨家的家世、杨老爷当时的官职,倒也不算委曲了四姨娘。当时杨老爷已经是江苏参政,膝下却还只要初娘子和二娘子,也是望三十的人了。大太太摒不牢,点了头让通房一个接一个地进了大老爷的屋子,多一个四姨娘,也未几甚么。
自此,大太太就和秦帝师不咸不淡的,卯足了劲儿,要作出一份家业给秦帝师看看。
辛苦了半辈子,攒下了这么大一份家私,却恰好只得两个亲生女儿,莫非不想千疼万宠?九哥是她倾泻心血培养出来,为两个姐姐在娘家撑腰的。
二娘子是嫡女,排行也高,性子又严厉端庄,连几个姨娘都有几分怕她。
姑苏园林多,杨家占地也很大,府里有死水……浣纱坞就在正院背面,从垂花门出来,在长廊上转个弯就到了。大老爷在那边面过夜,早上起家办差开衙也便利。
大老爷在子嗣上的确艰巨。
大太太也算是修成正果,把九哥抱到本身膝下当作眸子子普通养大,也重新把后宅的事捡了起来,头一件事,就是给初娘子说了个好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