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枢纽:3000年的中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帝国的中兴与终结[第2页/共26页]

<span class="bold">1、帝国均衡的起伏与变迁

<span class="bold">1.承平天国的成与败

一系列动乱带来的失衡,<span class="mark" title="当然,更根本性的影响是,帝国人丁的收缩带来的社会动乱,以及西方经济对中国传统经济和传统社会布局的打击。这些影响,漫衍在本节后续部分会商,此处不拟多谈。"> 就帝国的统治次序而言,起首表现在财务层面。因为前文所述的国际货币市场上白银活动的窜改,催生了承平天国叛逆,而帝国财务也正因白银题目处在困顿当中。1848年,一名御史曾说:“国度岁入有四千余万两之额,克日欠款,每年几及三分之一。”在承平天国初起之际的1852年,帝国岁入乃至仅及1850年的60%。<span class="mark" title="转引自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天下与中国》,第126、130页。"> 待到1853年承平天国定都天京,帝国最富庶的地区大半入其囊中,大清的财务便走到崩溃边沿。

根据滨下武志的研讨,15-16世纪今后,在亚洲地区存在着以中国和印度为两轴,以东南亚为媒介的亚洲地区内市场。19世纪中叶今后构成的近代亚洲市场,并不是在近代西欧本钱主义翻开闭关锁国的亚洲这一过程中构成的,而是在上述西欧国度插手和改组亚洲市场的过程中构成的。<span class="mark" title="[日]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讨》,第280—281页。"> 如前所述,东亚地区的海上贸易圈在微观层面是由中国贩子主导的;而在将印度商品贩运到中国这个方面,微观层面上阐扬中间感化的则是印度的贸易收集,特别是来自印度的帕尔西贩子,这是首批与中国展开贸易的印度人,到鸦片战役发作之际,中印之间几近统统的贸易都把握在帕尔西人的贸易收集当中。<span class="mark" title="拜见[法]弗朗索瓦&middot;吉普鲁《亚洲的地中海》,第175—178页。"> 东印度公司连接起的中国—印度—英国的三角贸易干系,是基于对既有的贸易次序的参与和改革而成;但也恰是这类参与和改革,将亚洲的陆地次序引入了环球次序,激活了其潜伏的天下属性,<span class="mark" title="“陆地不晓得疆界为何物,并且将是独一的、不必考虑地理情势和邻里干系的同一的空间,这类空间对于战役的商贸抑或是任何国度之间的战役都应当保持一视同仁的自在和开放。”[德]卡尔&middot;施密特:《陆地与陆地:古今之“法”变》,第76页。"> 使其不再是作为大陆的从属物而存在。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