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临安君臣议裁军[第2页/共2页]
张浚、孙近听他们显功摆好,倒是不言不语,仅把目光投向赵构。
“别的,为防不测,早在客岁七月,淮北宣抚判官刘錡便被免军职,调往荆湖地区,知荆南府。鄂州如有变,刘錡尽可调拨旁郡兵将平乱。”
赵构随即抛出第二个题目,世人一时沉默不语。
隔日,传出诏令:以枢密使张俊为正,殿前都批示使杨沂中为副,巡查鄂州御前诸军。
“岳飞军数年来一向扬言北伐渡河,雄师不撤,金国岂敢信盟约?”秦桧锋利的目光从张浚、孙近脸上扫过,言道:“军变之虑,朝廷早有摆设。”
“爹,我兄弟在湘阴被贼人所杀,你得替我做主,不然丢的但是你的面子。”
潭州步军总管兼领沿湖巡检司高迁的儿子高敢,站在父亲公案前,伸手翻动案上公文、卷宗。
四人起家拱手谢恩。
其人如此短视,一张一弛的事理都不懂,当初真是瞎了眼保举汲引他!
“孙爱卿,你觉得如何?”
孙近被点名,目睹局势明朗,忙道:“皇上既有摆设,臣附和当即裁撤。”
“好。那么谁去荆湖主持大局?”
“臣觉得不宜操之过急!”参知政事孙近道,“岳飞、张宪新死,军心不稳,现在裁撤兵队,恐怕会生祸乱。再者,金人少信义,不得不防。”
高迁脑筋一转,回道:“他是岳州人,即便被人杀了,也该是岳州管。等岳州发来公文,巡检司才气出动。”
“荆湖十几万军队,每日耗花赋税庞大,现在天下初定,急需疗摄生息,臣觉得该当当即裁撤,放还归田。”秦桧道。
“荆湖御前诸军各自成军,各军监军已得诏令,无诏令不得出营。”
“和议已无不测,荆湖之地十万雄师该如何措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高敢翻个白眼,回道:“岳州杨三少,岳家军水军统制杨钦侄子,够做我兄弟吧,他被人杀了。”
四人捧粥再谢,而后便与赵构共食米粥。
下首摆布各坐朝官两人,均着紫衣,配金鱼袋,乃是宰相秦桧、枢密使张俊、参知政事孙近、太傅张浚。
枢密使张俊道:“皇上洪福齐天,大宋今后今后,定能日趋昌隆。”
临安,皇城,垂拱殿。
赵构固然清癯,面上气色倒是极好。
“待我跟知州大人商讨过后再说。”
“老臣在福州数年,湿寒入体,克日双腿疼痛愈发严峻,行动艰巨,若以此病体赴鄂州,恐怕人未到虎帐,便已命陨半途。”
“还请皇上另择贤达,老臣愿以病躯帮助。”
赵构目睹两人推委,有些不悦,但二人所言也不无事理,不便当众驳斥,便道:“此事稍后再议,众卿先陪我用膳吧。”
枢密使张俊见赵构向他看来,便接着道:“军队练习不易,荆湖雄师更是破钞朝廷无数赋税扶养出来的,全数斥逐实在可惜。老臣觉得,能够从中遴选一部分精兵强将充分各军,其他放还。”
赵构一身素色常服正坐殿中。
“感谢爹,我兄弟会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