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六个梦[第2页/共4页]
我想起一篇超短篇小说:天下末今后独一活下来的人单独坐在房间里,这时俄然响起了拍门声。我常常在想,当拍门声响起的时候那小我应当是甚么样的表情呢?是惊骇?是猜疑?是欣喜?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我感觉那小我就是朴树,孤傲地保护着地球,以是他对外界才会有那么激烈的顺从。
佛曰:不成说,不成说。
带着坏孩子的背叛心机我把那盘叫《麦田守望者》的专辑买回了家。听了以后我晓得我错了,错得离谱。
朴树不太晓得情面油滑,有点像桃花源里的人。对着拍照机不晓得摆pose,唱歌不动员作,下台领奖不晓得要感激公司,说声“感谢大师”就下去了。孩子啊孩子!
窦唯专辑的封面与歌名都很具有引诱力。封面大多是氤氲恍惚的水墨画,色采必然要暗,感受必然要幻。很多时候画面的内涵都是由买者的主观志愿决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歌名曾让我痴迷得近乎中毒,一些很朴实很民族的东西被伶仃提出来以后,其内涵的张力排山倒海。如:《荡空山》《江山川》《三月春季》《出游》《幻听》《竹叶青》《序・玉楼春・临江仙》……
过分贸易化的东西我不喜好,人也好歌也好电影也好,因为喜好的人多,人一多身价就掉了。“物以稀为贵”嘛。幽兰绽空谷,雪莲傲山颠;狗尾巴草到处都是,却没有人把它插在花瓶里。
晓得朱哲琴的人很多,喜好她的人却未几。因为她音乐中的本性太激烈了。有本性的东西会有人喜好,但不会有太多人喜好。这是人类社会自古因循下来的大哀思。乃至于“本性”被用来用去成为了伪君子丁中看似夸你实则贬你的奥妙词语。以是当你听到有人说你“有本性”的时候,你就该核阅一下本身:是不是锋芒太露了?
我平生向你问过一次路/你平生向我挥过一次手吗?
花儿的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迹,因为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未成年乐队。“未成年”意味着甚么呢?意味着:他们是和我们一样大的愣头青,他们也要面对父母的唠叨功课的压力高考的威胁,他们是《美国美人》里莱斯特说的“typical teenager”(典范少年):“angry,insecure,confused(气愤、贫乏安然感、怅惘)。”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表情在光阴中已经难辨真假/现在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幸亏曾经具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悄悄为我开着/我曾觉得我会永久守在她身边/现在我们已经拜别在人海茫茫……
朴树的歌内里《那些花儿》是我最喜好的。我的一个笔友说歌里明丽的笑声和水流声让他感觉本身老了,那是挡也挡不住的怀旧感受,是对纯真年代的一次回望。
暑假结束,我背着空书包去报名。我随心所欲地走在冒着热气的水泥马路上,听着《拉萨谣》。四十八层的广电大厦方才完工,公车票价涨到三块钱,劈面走过来的女发展得不错,围着西瓜飞的苍蝇很陋劣。全部社会如流沙般窜改不止,唯独我还是刚强而近乎病态地爱着西藏和阿谁西藏女人。
我用“西藏女人”来定义朱哲琴。本来我想用“央金玛”(西藏音乐诗歌艺术女神)的,但她毕竟是人不是神。朱哲琴音乐中的西藏情结让我非常沉迷。有人说青藏高原是人类童年的摇篮,因为冰期的来临,人类向低处迁徙,而西藏人不肯分开高原一步,他们代表着人类最后的死守。我对这类死守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