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第1页/共4页]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周遭。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该说言更除虚空方相地点 入达解也。若欲达解无周遭义。但去器之周遭不成更除虚空方相。若欲达解无大小义。但去尘境大小。不成说言见性宽狭 三就疑问破二。一以延破缩疑
诸菩萨等见百千界 初地见百佛土。二地见千天下。乃至十地见无量不成说佛刹微尘数天下也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若汝现见物时。宛然辩白。阿难非佛。佛非阿难。此则人间明显安立。皆汝见性周遍了知。此周遍性若非汝真。复是何耶。故结云非汝而谁 三斥疑
则知汝心本妙洁白。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存亡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不幸愍 前将八境。以对妄见权示无还。由是则知。本妙明心何尝生灭。本有真性迷而不知。却执缘尘自取流浪。如前文云。由汝无始至于此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然虽权指。意显便是。以末不离本故 三约体用重明二。一伸问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天然非物。云何非汝 此文之意。展转结归都有五重。以显阿难见性。经文存三。而隐二意。若具论者。合云。若不见吾不见之处。亦不见吾见处。既不见吾见处。吾见天然非物。吾见若非是物。汝见亦非是物。汝见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见 贰表情更观混乱破三。一正破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人间不成安立 又若汝执见性是物。亦应彼物便是于见。如是则应汝见物时。物亦见汝。斯则人物如何辩白。物体见性天然混乱。物便是汝。汝便是物。人间统统俱不建立。如何名为安立谛耶 二显是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阿难问意。前对八境。权指妄见有无还义。因是得识本真元性不生不灭。为复只此表知性常。为更有义。别得真妄。故如此何得知等 向下。更约用有好坏体无差别。用约人辨。体对物论。斯则前后三义以辨真也。一显无生灭。二明有胜用。三示无不同。故此答释分为二科。一约用好坏以略明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切指陈。何者是见 见性若在汝前。便同物像。可指见性如何 三以理推征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 方器中空若定方者。撤除方器别着圆器。此处虚空应无圆相。若言虚空不定方者。显是方器无方虚空 三合显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极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目观手指但见缘尘。于诸物中不辨是见 二引他况已
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唆使 设若面前可见。应有处所可指。岂成真见离名绝相 三依理正破二。一约离物以推是见三。一推征其体四。一令观物象
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隔纸瞙不见外物。隔皮肤不见五藏。岂同前圣真见之用。斯则真见妄见前后五重。条然可辨。而如此何得知是我真往。胡不察焉 二约体非物以广辨二。一正辨见体非物三。一标尘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若汝执言缩见成小。应可引见令伸比及日边挽引齐等。面犹边也 二以续破断疑
佛言。如是如是 如汝所辨。不过见者无乃是乎。故云如是 二大众失其守
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汝若执言。我与世尊同缘物时。世尊之见既着彼物。我见物时便是见佛之见。经文省略。但云见吾。此牒所计也。即便破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意云。我若不缘彼物之时名为不见。此不见体汝应合见。为何不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