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7)[第3页/共4页]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耳根圆通五根总摄。称可诸佛。说证皆同。及大菩萨阿罗汉者。即前二十五圣说圆通人。印说皆是不过圆通。故放宝光流灌其顶。林木池沼演法音者。既号圆通。彼我同畅。智周万物。何法不宣。交光如网圆张大教也 二大众蒙益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便利。初心入三昧。迟速分歧伦 若贤人根性。或是已证圣性。若顺若逆。俱得入觉。更无浅深。初心入道。故须采拔取令速进。如上文云。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美满无上菩提。于此中间亦无好坏。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安闲慧。故我鼓吹。令汝但于一门深切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香严孺子。宴晦清斋。闻香入鼻。观此无生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尘气既灭。妙香密圆。今此拣云。香之一法合有离无。既非其常。未为圆观 四味境
是名十四施恐惧力福备众生 如文 三四不思议。德用殊绝。非言智之所能及也。即显大圆镜体功德之相。然功德力用其体一也。以内蕴曰德。外施曰用。前虽随机现该适时御物拔苦与乐。数仍有限。而未备陈安闲现化无方之德妙妙非常难可思议。故今述也。文二。一标举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朗彻无碍。能令统统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疑暗 消弭尘暗。旋复真明。天下身心洞然无碍。统统唯觉。谁为痴暗。故令阐提咸生实信 三随欲应求
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浩繁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反比福等。谓由自证划一理故。遂令他得划一福也。由我下结以是也 三结成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声能飘零。如水腾波。观听旋真尘相不起。虚明寂湛何物能漂。故令念者大水不溺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统统仇恨众生离诸嗔恚 音声不同。三昧能纯。尘既不生。根无所偶。顺违之境不得。嗔恚之心自亡。故令念者离诸嗔恚
音声杂说话。但伊名句味。一非含统统。云何获圆通 陈如。悟四谛声妙音密圆。因而得道。今此拣云。音声不离诸杂说话。说话便是名句文耳。名句诠显各有分限。以名诠自性。句诠不同。文便是字。为二所依。故非一能含统统也。伊犹是也 三香境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下文云。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云何空中统统国土而不震裂。良以妄元无本毕竟不生。故虚空如沤不灭而灭。三有如幻不无而无 二修证异同二。一理同业异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开。成一圆融清净宝觉 此叙德本也。闻性本真非粗非妙。由绝待故。故云妙妙。非粗曰精离相曰遗。一根既返六根咸脱。故不分开成一宝觉。以下所现云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天下。皆令众生捐躯珍宝求我哀愍 由三昧力熏本喜心。故能所游天下众生见者咸生欢乐。不吝身财以求哀愍 四所求随欲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统统多淫众生阔别贪欲 声尘既亡色境消歇。贪欲念虑拟从何生。故令众生阔别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