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芙蓉如玉[第2页/共3页]
许不令把松玉芙提上来,重新放在了书案中间:
太后淡淡哼了一声:“大玥万里边境,本就该英杰辈出。许不令一身通天技艺早有定论,曾豪言‘可上九天斩月,可下四海擒龙’,和几个贩子小卒脱手都算跌了身份,你还希冀他被几个小喽喽打一顿不成?”
许不令耳根微动,放下墨条,微微偏头:
一声尖叫。
“许不令打的你?你没事招惹他做甚?”
轻微脚步声自钟鼓楼内的响起。
松玉芙自幼饱读诗书,对此天然了如指掌:“文宗重军伍重用豪门将领,大兴武举,导致国力大涨,孝宗期间,大将军许烈自标兵起屡建奇功,四十岁任镇国大将军,率军一百二十万南征百越北破大齐,中原大地今后一统……”
萧庭听到这里,略显不解:“姑姑,传闻中了‘锁龙蛊’的毒,再短长的妙手都会变成废人。许不令前几天杀御林军,那技艺可传的是神乎其神…….”
许不令悄悄点头,持续研磨,声音平平:
“端方不是人讲的,本来就有……大玥立国两百年,甲子前平百越、大齐,在长安设立国子监,便定下了端方……”
踏踏——
“没空。”
许不令微微眯眼:“威胁我?”
“辰时早读半个时候是端方,贵爵世子还是豪门门生都一视同仁,你来晚了些也罢,为何要脱手伤人?
松玉芙踌躇半晌,小声道:“恰是因为肃王祖上功盖千秋,为大玥打下万里边境,你生为世子,才要遵循前辈定的端方,不能依仗权势飞扬放肆……
许不令走到跟前,微微偏头:“抄十遍《学记》,不然把你丢下去。”
“抄不抄?”
鼓声如雷,响彻长安,夕照沉入山峦,唤起长安城万家灯火。
许不令松开右手。
许不令把她放在了小案旁,端倪微冷:
许不令剑眉轻蹙:“你可知大齐如何变成的北齐?百越如何变成的南越?”
“晓得就好,我与陆红鸾打声号召,让她管束一下许不令,你归去吧。”
松玉芙见讲不通事理,抿嘴低头,悄悄哼了一声:“反面你这粗人普通见地……”想往出走,成果便是身材再次腾空,被直接扔出了钟鼓楼,裙摆卷起漫天飞雪。
许不令冷眼望向当真教诲的女夫子:
松玉芙面庞儿乌黑,泪痕点点,拿戒尺的手还是微微颤抖,缓了好久,才缓过来一口气,抿嘴刚想说甚么,便瞧见许不令抬起手,她吓得赶紧拿起狼毫,七分委曲三分惊骇的写起了《学记》,还微不成闻的嘀咕一句:
“……你如何如许说话……我…我是你教员……”
松玉芙抿了抿嘴,端端方正站在书案前:“常言‘一日为师,毕生为父’,我帮爹爹带着你们早读,便算是半个教员。你抄的《学记》当中,便有一句‘严师难堪,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义是要尊师重道……”
许不令点了点头,站起家来:“背的挺熟,恰好。”走向松玉芙。
小案宣纸铺平,清田玉镇纸倒影着长安灯海,一盏青灯放在案头。
太后作为淮南萧氏嫡女,又久居上位,从萧庭神采中便看出些许不对。不过毕竟是本家子侄,也没有穷究,只是柔声道:
……这口‘不忘钟’,是许大将军破长安之时派人所铸,为的便是让大玥子民和满朝文武不忘前辈忍辱负重百年之苦,罚你来敲钟,也是这个意义。”
咚咚——
松玉芙吓的脑袋一片空缺,手脚挥了几下,死死闭上眼睛。
喋喋不休,连续串的贬义词。
许不令敲完最后一通暮鼓,在钟鼓楼的案台旁席地而坐,左手扶着袖袍下摆,缓缓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