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与银行的不同以及山西票号历史(转载)[第2页/共6页]
关于放款,又分信誉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道风俗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道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色,须订立条约,执其笔据,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
钱庄与钱庄的分歧:
1、对商号钱庄存放款。票号通过存放款支撑商号、钱庄的运营活动,以日升昌票号清江浦分号咸丰二年(1852)为例,存款给商号:
光绪二十七年(1901)江西以33300银两作为江西筹借直隶银由山西票号蔚长厚、新泰厚汇赴江海关道衙门转汇直隶。上面是从同治元年(1862)到光绪十九年(1893)山西票号汇兑京饷银两统计:(《山西票号史料》,山西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同治元年(1862)10万两同治H年(1863)139万两同治三年(1864)56万两同治四年(1865)128万两同治五年(1866)235万两同治六年(1867)413万两同治八年(1869)277万两同治九年(1870)37万两同治十年(1871)15万两同治十一年(1872)283万两同治十二年(1873)155万两同治十三年(1874)10万两光绪元年(1875)453万两光绪二年(1876)384万两光绪三年(1877)233万两光绪四年(1878)2万两光绪五年(1879)179万两光绪六年(1880)296万两光绪七年(1881)240万两光绪八年(1882)143万两光绪九年(1883)221万两光绪十年(1884)24万两光绪十一年(1885)283万两光绪十Th年(1886)280万两光绪十三年(1887)10万两光绪十四年(1888)1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152万两光绪十六年(1890)329万两光绪十七年(1891)290万两光绪十八年(1892)313万两光绪十九年(1893)266万两以上31年中,票号汇兑京饷5860万两,均匀每年达189万两。
裕泰典银1000两月息6厘
关于存款,又分来往存款及按期存款二种,前者系商家浮存,随市道之疲快,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道利率略小;后者则有按期一年者,亦有按期1、2、3、4、5、六月者,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钱,须立一借券。
6、汇解协饷。继京饷交由山西票号汇兑后,协饷也随之交由山西票号汇兑。如同治四年(1865)山西河东道应解甘肃兰州协饷三次银八万两,均由山西平遥票商汇兑。同年奉拨甘饷银二万两,交山西票号元丰玖等汇解陕西藩库。同治四年(1865)四川奉拨陕饷银二万两,交元丰玖汇兑。光绪十七年(1891)浙江交日升昌银五于两汇解广西藩库。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将协饷一万两交百川通汇兑广东。光绪四年(1878)江西交蔚长厚协拨伊犁军饷银一万两。六年(1880)江西又交蔚长厚银一万两到包头局转解。光绪年间,粤海关交志成信、协成乾汇解乌鲁木齐协饷9615两,光绪五年(1879)广东交元丰玖一万两汇解山西归绥道转解乌里雅苏台。同年,广东交志成信票号12500两汇解察哈尔都统衙门转科布多。光绪十二年(1886),江西将协饷一万两,作为奉天丙戌年俸饷交蔚长厚汇解盛京户部衙门。光绪十九年(1893)江西将协饷15000两交蔚丰富汇解盛京。据不完整统计,从光绪元年到十九年(1875――1893),19年间山西票号共汇兑协饷1023万两,每年均匀达54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