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时空走私1859》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钱庄与银行的不同以及山西票号历史(转载)[第1页/共6页]

光绪二十七年(1901)江西以33300银两作为江西筹借直隶银由山西票号蔚长厚、新泰厚汇赴江海关道衙门转汇直隶。上面是从同治元年(1862)到光绪十九年(1893)山西票号汇兑京饷银两统计:(《山西票号史料》,山西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同治元年(1862)10万两同治H年(1863)139万两同治三年(1864)56万两同治四年(1865)128万两同治五年(1866)235万两同治六年(1867)413万两同治八年(1869)277万两同治九年(1870)37万两同治十年(1871)15万两同治十一年(1872)283万两同治十二年(1873)155万两同治十三年(1874)10万两光绪元年(1875)453万两光绪二年(1876)384万两光绪三年(1877)233万两光绪四年(1878)2万两光绪五年(1879)179万两光绪六年(1880)296万两光绪七年(1881)240万两光绪八年(1882)143万两光绪九年(1883)221万两光绪十年(1884)24万两光绪十一年(1885)283万两光绪十Th年(1886)280万两光绪十三年(1887)10万两光绪十四年(1888)1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152万两光绪十六年(1890)329万两光绪十七年(1891)290万两光绪十八年(1892)313万两光绪十九年(1893)266万两以上31年中,票号汇兑京饷5860万两,均匀每年达189万两。

钱庄的性子是兑换,票号是汇兑;钱庄的停业范围只限于本地,不在外埠设分店,票号则分庄遍及天下各大商埠;票号的存款以官款为大宗,放款只借给钱庄、官吏及殷实商号,钱庄的存放款,则以普通商报酬工具;钱庄做贴现、兑换、买卖金银、互换票据等,票号均未兼及;票号交给官吏,发行纸币,钱在重视社会信誉,不发纸币。这是票号与钱庄相互分野、相互衔接的处所。票号集合精力运营各地的来往汇兑,把有关处所性子的停业,逐步让与钱庄。在一些处所,票号总号与票号分庄,拜托邻近殷实的钱庄为代理处。

十1、承办“四国告贷”《马关条约》签订后,对日赔款二亿两,后又增赎辽费三千万两。时清当局年财务支出不敷8900万两。为筹还赔款,被迫三次举借内债:第一次向俄法告贷四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第二次向英德告贷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第三次向英德续告贷1600万英镑,折银因汇价变动为11200余万两。四国告贷每年付息1200万两,加上其他本国告贷还本付息和开支,天下财务支出每年要增加2000万两。户部只得将每年所增支出按省分摊,由各省采取盐斤加价或地丁货厘附加体例筹款,汇往上海还债。因而山西票号买卖又增,包办了部分省的汇兑。这些票号在四川、广东的有协同庆,在广西的有百川通,在安徽的有合盛元,在江西的有蔚盛长,在湖南的有乾盛亨、协同庆、蔚泰厚、百川通,在陕西的有协同庆,在福建的有蔚泰厚,在河南的有蔚盛长、新泰厚、日升昌,在山西的有合盛元、蔚盛长、日升昌、协成乾等票号。

由上可见,山西票号最后因为商品互换和货币扩大畅通的需求而产生,它是从贸易平分离出来的金融机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