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太史公自序[第2页/共8页]
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番番黄发,爰飨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阚争宠,姜姓解亡。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不流世俗,不争埶利,高低无所呆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风格趣传记第六十六。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离,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厥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辩,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此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改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起家,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作魏其武安传记第四十七。
欲详知秦楚之事,维周緤常从高祖,安定诸侯。作傅靳蒯成传记第三十八。
正衣冠立於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父老,壮有溉。作汲郑传记第六十。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天下患衡秦毋餍,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抑贪彊。作苏秦传记第九。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进贡职。作南越传记第五十三。
幽厉以后,周室陵夷,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前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
大臣宗室以侈糜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传记第五十二。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遂入彭城。作田儋传记第三十四。
天下已平,支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京师弗许。厉以内淫,祸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作大宛传记第六十三。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燕哙之禅,乃成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能摧刚作柔,卒为列臣;栾公不劫於埶而倍死。作季布栾布传记第四十。
守节切直,义足以言廉,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成以非理挠。作田叔传记第四十四。
三子之王,文辞可观。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非兵不彊,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向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
苞国土,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魏冉之功。作穰侯传记第十二。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传记第五十九。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色彩,而获靠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传记第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