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朋友[第2页/共2页]
沐夫子心中欢畅,也没在乎沐易问的尽是些与科举不相干的事情:“屋后的藏书,皆是前朝所留之书,只可惜本朝建国后,毁道灭佛,能留下些许已是万幸。”
沐夫子捋捋长须笑道:“甚好甚好。”
当时百姓惊骇官府,纷繁将所藏之道经佛理上缴。能留下的十不存一,且大多残破。沐夫子作为读书人,对册本是极其珍惜。年青时便到处汇集一些古书,此中一些前人聪明,也是妙不成言。
沐易能这么小年纪考中秀才,靠的就是喜好读书。乡试当中,史卷和法卷皆是满分,治卷中等,文卷则勉强合格。全仗着史法的成绩,才排在末流考中秀才。
而其他各科只要乡试,乡试通过者赐与举人称呼,到县衙各司其职。此中武告发酬各州县团练使;算、法、经、医等科各任库正、狱正、吏目、医正等职;会试不中的文、兵、匠科举人等也可得学正、兵司、匠监之职。可谓人尽其用,大夏朝也在短时候内强大,力压周边各国。
一晃十二年畴昔了,在沐天扬的言传身教下,沐易顺利过了童试、府试。十二岁就通过院试,考中了秀才,比老爹还早一年。沐老夫子大为高兴,对沐易的学习更加上心,只盼他能金榜落款,今后封侯拜爵。
大夏朝的理科测验,又分四卷,别离为:文、治、史、法。文便是写诗词文对;治为论治世之道;史为论史以自警;法为熟谙朝廷法律。
沐老夫子感受儿子长大了,心中自是欢乐。只是不知这沐易,竟能用这前朝道经,搞出前无前人的新创举!
这书院,则是秀才们肄业之地。凡是通过院试者,皆可到各县书院退学。通过乡试的文、兵、匠科举人,则可去都城的国子监退学,插手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有望金榜落款、封官拜将、光宗耀祖。
沐易听罢,不由嗟叹过犹不及,道经佛理并无错,但可惜传道过广,竟引得毁灭之祸,真可谓“日出则没、月满则缺”。
沐易最喜好读的,还是家里藏的前朝古书,多为道经。但可惜已经残破不全了。正巧沐易春季考上秀才,离春季退学还远,遂每天在后屋里读这些前朝残书。
沐老爷子看儿子余暇时候也不出去找别的野小子玩耍,还在屋内苦读,心中大为欣喜,心想这必是可造之材,却料不到沐易看的尽是些乡野奇谈罢了。
<em><em>存眷官方qq公家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浏览,最新资讯随时把握</e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