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2页/共4页]
泰兴五年的腊月,都城下了一场纷繁扬扬的大雪。年关将至,本是一年中最热烈的时候,却因尚在英年的天子病重,都城覆盖在一片愁云惨雾当中。
端妃上前密切地挽着若澄的手臂道:“澄儿,皇上等待多时了,你快出来吧。”
叶明修将她抱到本身腿上,手摸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口气带着几分凝重:“皇上宣召你,大抵只是想叙话旧,不消怕。何况端妃娘娘是你的堂姐,有她在旁,不会有事的。”
说完,端妃看向身侧的李怀恩,李怀恩赶紧应了一声:“皇后娘娘,的确是皇上的意义。”
外界的声音逐步远去,若澄的喉咙干得冒火,大口地呼吸麻袋中淡薄的氛围,却愈发感觉胸闷堵塞,万分痛苦。她不想被投河,更不想死。
李怀恩立即去搬了瓷绣墩过来,却踌躇该放在那里。直到朱翊深收回不耐的一声,他才从速搬到龙塌旁,请若澄畴昔坐。若澄谢恩以后坐下来,手严峻地攥在一起。
偌大的东暖阁内就他一小我,方才强忍住胸口翻涌不止的疼痛,现在终究不必再压抑,侧身往龙塌边的唾盂里吐出一大口血。
东暖阁的帘子落下,李怀恩在外头小声问道:“淑人,您的眼睛如何红了……”
没过量久,有人偷偷潜进屋子里。她还来不及看清对方是何人,便被套进了一只麻袋。
叶明修将老婆送回府,路上也没问她跟天子见面都说了甚么。以后,他又返回宫中,一向没再返来。
另一个说:“娘娘,如果叶大人晓得了,恐怕……”
朱翊深躺在龙塌上,闭着眼睛,身上盖着团龙纹的锦被。若澄不敢乱看,只走到离龙塌几步远的处所站定。她记得前一次见天子,还是在本年端五的宫中大宴上。当时的天子虽与她隔着人海,倒是天姿严肃,英伟不凡。
苏皇后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过来:“端妃,你好大的胆量,是谁让你自作主张叫她来的?你觉得这乾清宫是甚么处所?”
“女人,您快醒醒!”耳边传来丫环素云熟谙的声音。
苏皇后的手在袖中收紧,脸上还是安闲地笑着:“本来如此。李怀恩,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本宫才是后宫之主,既然皇上有所托,也该由本宫来安排才是。”
李怀恩躬身回道:“刚得了信儿,淑人正往这边来。”
“朕有些累了,你归去吧。”朱翊深摆了摆手,怠倦地闭上双眼。
她欲行跪礼,天子缓缓地开口:“免了吧。李怀恩,赐座。”他的声音很降落,略显吃力,大抵是伤势而至,但帝王的积威犹存。
天刚亮不久,一辆华顶马车在路上奔驰,朝大明门驶去。大明门前的棋盘街,是都城百姓来往东西的要道,市铺林立,竟日喧哗。因天未大亮,现在只要沿途扫雪的兵卫和零散的路人,显得有些冷僻。
约莫半月之前,泰兴帝在北郊围场打猎之时,不慎坠马,伤势非常严峻,已好久未曾露面。皇城表里民气惶惑,幸而朝政由几位辅臣稳持,才不至于大乱。
……
若澄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走,终究还是大着胆量望了他一眼。他恰是春秋鼎盛的年纪,如刀凿的表面,眉似浓墨,眉宇间曾是杀伐定夺的帝王气势,现在却有种豪杰末路的悲惨。
朱翊深有些动容。那些帝王心术,俄然不忍再用到她身上。她为了报恩,已经赌上了平生的幸运,后半辈子就让她安然地度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