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慎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8章 逸文[第1页/共4页]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符合民气罢了。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按:《绎史》引此四字作:虽在蛮夷)类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自治水者以下又见《列子·汤问篇注》,九州四海作虽在夷貊,与《绎史》合。)

礼从俗,政从上,使从君。国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有长幼之礼,无勇怯之礼;有亲疏之礼,无爱憎之礼也。(《类聚》三十8、《御览》五百二十三)

厝钧石,使禹察锱铢之重,则不识也。悬于衡量,则氂发之不成差,则不待禹之智,中人之知,莫不敷以识之矣。(《御览》八百三十,又《意林》节引)

道胜则名不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觉得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天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以是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淮南·道应训》)

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意林》、《御览》四百九十六)

众之胜寡,必也。(《文选·夏侯常侍诔注》)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不决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以后,虽鄙不争。(《后汉书·袁绍传注》又《意林》及《御览》九百七并节引。按:《吕氏春秋·慎势篇》引《慎子》云: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不决。由不决,尧且屈力,而况世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分定罢了矣。)

君臣之间,犹衡量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轻重迭相橛,六合之理也。(《御览》八百三十)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地点,忘其丑也。(《意林》,又《御览》五百五十一引作:匠人成棺,而无憎于人,利在人死也。)

趋事之有司,贱也。(《文选·谢元晖始出尚书省诗注》)

孔子曰:“邱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御览》六百七)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贤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平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报酬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二生矣。贤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科罚废而无夭遏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令人偶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民得四生矣。(按:《贾谊新书》有此文)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君而无易民。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蹠蹻之民以乱也。民之治乱在于上,国之安危在于政。

法之功,莫大使私不可;君之功,莫大使民不争。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没法;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议(《书钞》四十三引作私善)不可,君立则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类聚》五十4、《御览》六百三十八)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