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陆始发难[第2页/共3页]
会稽王司马昱亲身立在廊庑下相迎,由司徒府中郎王坦之为陈操之一一引见堂上诸人,尚书仆射王彪之兼领徐州大中正、左民尚书陆纳兼领扬州大中正、江州内史王凝之兼领江州大中正、司徒府长史袁耽兼领充州大中正、丹阳尹韩康伯兼领豫州大中正、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孙绰兼侨并州大中正、护军将军江思玄兼领交州大中正、广州刺史庾蕴兼领广州大中正,另有扬州刺史王述、散骑常侍谢万、中领军桓秘、五兵尚书陆始、侍中张凭、御史中丞顾悦之、西府参军郗超、谱牒司令史贾弼之、尚书吏部郎王蕴,这个王蕴乃是王濛之子,王皇后之兄——
陈操之道:“必然结此善缘。”
孔汪去而范武子来,范武子还是眉头微蹙、神采严厉,端端方正跪坐,对陈操之说道:“前日大陆尚书请我参与明日的司徒府清谈雅集,在足下接管大中正考核时与足下辩难,我范武子悔恨清谈玄辩,现在却被人当作清谈利器来操纵,实在是莫大的讽刺,我承诺陆尚书将赴司徒府,但我将一言不发,但听足下舌辩,但是彻夜,我欲与足下一辩,此辩不管胜负,我今后不再谈玄。”
孔汪道:“我佩服范武子的品德学问,只是无缘与他一席谈了,不过本日与子重、长康长谈,受益极多,更有何憾!我便给范武子让位吧。”
会稽王司马昱听了,哈哈大笑。
司马昱明显没有想过陈操之会通不过考核,既然陆始如许问,总要对付一下,说道:“依陆尚书之见,又当如何?”
陆始看不惯这类轻松闲适,直言道:“会稽王,本日是考核陈操之是否有真才实学,并非清谈雅集,陈操之如果沽名钓誉之辈,就应肃除其士籍,本次考核应有寂静厉穆气象才对。”
陈操之道:“岂敢岂敢,深公折煞小子了。”
孙绰道:“若支公与王右军在此,则无憾矣。”
范武子道:“何必言谢,君子成人之美,我又何必刁难足下,并且足下并非沽名钓誉之辈,谢府雅集我已见地过足下之辩才。”
陆始道:“敢问会稽王,既云考核,就有升和黜,若陈操之没法通过考核,又当如何?”
孔汪笑道:“范武子来了,那我可就要告别了。”
听得谯鼓半夜,范武子这才想到该告别了。
陈操之与范武子议论的天然是儒家的“内圣外王”,范武子对陈操之所说的“无善无恶乃心之体、有善有恶乃意之动、知善知恶为有知己、为善去恶当在格物”之说大为赞叹,以为这是先儒所未言,便与陈操之细细切磋,不觉夜深。
范武子长眉一轩,眼泛异彩,说道:“如此说,足下亦是不得已而辩?”
十1、陆始发难
范武子道:“自当作陪。”
在坐的另有张墨张安道和范宁范武子,别的王徽之、袁通、诸葛曾、温琳、蔡歆俱在,更奇特的是竟然还来了两个老衲,一名是瓦官寺长老竺法汰、另一名是剡山高僧竺道潜,竺道潜年过七旬,须发皆白——
广州刺史兼本州大中正庾蕴道:“当初六姓入士籍之考核,陈操之因丁忧未能插手,是会稽王格外恩情,允其服丧期满后再入京考核,会稽王也曾说过陈操之若不能通过考核则肃除士籍之语,既然会稽王仁厚,不欲再提士籍之事,那么陆尚书所言则不失公允,不然此次考核岂不是游戏了?陈操之无忧,又如何尽展其才学?”
范武子可贵一笑,说道:“长康兄明日去司徒府当可见地子重兄的出色辩难。”
仲春十七日午后,孔汪来顾府访陈操之,孔汪被辟为被东海王舍人,不日将到差,孔汪与陈操之、顾恺之畅谈了一个下午,并非只是辩玄空谈,而是交换学问、相互映发,三人惺惺相惜,更增友情。